问题 问答题 案例分析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鸡蛋价”到“白菜价”再到“冰棍价”,近几年,钢铁市场价格一路走低,走入了真正的“寒冬”。根据工信部的统计,2015年我国粗钢产能利用率仅为67%,较2010年下降15个百分点,比全球平均水平低约3个百分点,处于严重产能过剩状态。发改委新闻发言人赵辰昕说,未来五年将继续压减粗钢产能。201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围绕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今年要重点抓好“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和补短板”五大任务。这是改革开放以来,第一次把“去产能”作为年度经济工作的重要任务,并放在首要位置,充分体现了当前化解过剩产能工作的必要性、紧迫性和复杂性。

材料二:新常态,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战略命题,其中夯实硬底线与强化软投资,应成为两个重要的维度。所谓夯实硬底线,最重要的有两条,一是社会保障底线,二是粮食安全底线。着手完善囊括广大农村地区、农民兄弟在内的全面社会保障体系、公共医疗服务体系、义务教育体系、住房保障体系,减轻群众生活负担,给群众以安全感。夯实粮食安全底线,就要在战略上重视农业农村工作,将粮食生产作为首要任务来抓。所谓软投资,即推进改革,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并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政府应该着手推进资源领域的产权改革,加快垄断行业改革,破除制约民间投资和企业发展的制度性障碍,引导民间资本广泛进入更多领域。同时,对现行的财税体制进行调整,为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城市保障性住房的改革奠定制度基础。

结合材料一,运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相关知识,分析政府“去产能”的必要性。

答案

参考答案:

必要性:①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必须发挥市场的作用,按价值规律办事。②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的弊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离不开政府科学的宏观调控,各级政府加强“去产能”调控,促进经济发展。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必须发挥“两只手”的作用。

解析:本题要求结合材料一,运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相关知识,分析政府“去产能”的必要性,本题的知识范围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相关知识,这一知识包括:市场调节、市场秩序、宏观调控、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经济全球化、对外开放等,问题指向是分析政府“去产能”的必要性,属于原因类主观题。具体解答本题可根据材料一中的有效信息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市场调节的弊端、国家的宏观调控等方面来分析说明即可。

单项选择题
问答题 论述题

公元前431年,在中国古代文献中有如下记法;周考王十年,魏文侯十五年等。1675年,格林尼治时间由英国的格林尼治天文台制定,但英国各地城镇仍遵守地方实践。1847年,英格兰和苏格兰铁路时刻表采用格林尼治时间。1851年,600万游客乘火车到伦敦参观世界博览会,首次体验标准时间体系。1880年,格林尼治时间成为全英国唯一的、法定的时间标准。1884年,英法美德俄日等25国确定格林尼治时间为国际标准时间。1874年,发过传教士在中国上海徐家汇建立了观测台,19世纪80年代这一观测台刘勇上海法租界内的信号塔开始报告正午时刻,为外国船只服务,这一实践标准被称为“海岸时”。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强控制下的清朝海关采用“海岸时”…此后“海岸时”逐渐被铁路、航运、邮政、电报等行业采用,并延及京奉等铁路沿线和长江流域。1927年将背景时间定为标准时。1929年国民政府一南京时为标准时,每天通过电报和广播发布;上海、天津、南京、北平等地的车站、码头、银行、机关多设标准钟,与此同时,汽笛或的钟声等报时方式仍在使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地域(世界)实行不同的计时方法,反映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域的历史发展特点,并结合历史阶段特点分析其原因。(要求:提取材料信息有效,原因分析从历史阶段出发,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