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我国粮食产业发展的紧迫形势说明粮食生产的供给侧改革已迫在眉睫。
“粮食多”了。一方面,近年来我国实现了粮食产量、库存和进口“三量齐增”。为避免骨贱伤农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而建立起的国家粮食收储政策,因粮食供给总量的不断攀升而使政府财政负担加重,国内中低端粮食产品相对过剩;另一方面,尽管粮食连年丰收,但由于分散化、粗放式的生产,使国内粮食产品缺乏价格竞争力,导致国内粮食进仓库、进口粮食进市场。
“粮食缺”了。一方面,粮食生产同质化恶性竞争不断加剧,而深加工、高品质的农产品供给却不足;另一方面,粮食品种的供需矛盾也比较突出,小麦已4年产不足需、大豆对外依存度则高达80%。未来,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不断推进,中高端粮食消费需求将保持快速增长。
材料二:农业的发展科技是关键。2016年2月1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支持科技成果转移化的政策措施。李克强表示,我们要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我国科技成果丰硕,但转化动力不足,效率不高,科研人员“获得感”不强,科研人员的主体利益得不到尊重。必须以利益分配为导向,充分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国家要加大财税支持,为科技成果转移化“松绑”,尊重科研单位和科研人员的主体地位和自主权。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政策要想落地,还要消除部分法律障碍,如现行的商事登记法规并不认可非现金注册等。这些都需要修改现行的一些法律法规来落实。
概括材料一中存在的问题,并运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粮食供给侧改革应采取的措施。
参考答案:
①粮食生产中存在产能落后、粮食收储政策加重财政负担的问题,应发挥市场(价格杠杆)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完善粮食收储制度,去库存②我国粮食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威胁粮食安全,应依靠科技,转变粮食生产方式,稳定粮食产能,走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发展道路(走农业现代化道路)。③同质化恶性竞争影响农民生产积极性,应科学发挥宏观调控中的作用,建立多层次的农民补贴制度。④粮食存在供需结构性矛盾,应优化粮食品种结构,以满足人们多样化的需求。同时,提高粮食品质以提高粮食消费质量和信心。
解析:材料一总体而言提出的是粮食生产供给结构性矛盾,产能过剩,而优质产能满足不了市场的需求的问题。因此分析粮食供给侧改革的措施可以针对材料中所描述的供给侧的问题一一对应提出建议即可。作答时先概括材料一中的问题,再针对每一个问题提出具体的解决问题的建议。材料中“一方面,近年来我国实现了粮食产量、库存和进口三量齐增。为避免骨贱伤农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而建立起的国家粮食收储政策,因粮食供给总量的不断攀升而使政府财政负担加重,国内中低端粮食产品相对过剩”,这体现了存在第一个问题,即我国粮食产能过剩,粮食收储政策加重了财政的负担,针对这个问题,既然宏观调控的政策有不足,适应不了市场的变化,因此可以采取的措施是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并完善粮食收储政策;材料中“另一方面,尽管粮食连年丰收,但由于分散化、粗放式的生产,使国内粮食产品缺乏价格竞争力,导致国内粮食进仓库、进口粮食进市场”,这体现了存在的第二个问题,即我国粮食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威胁到了粮食安全,针对这个问题,主要是粮食产品单一,质量不高,创新不足,因此可以采取的措施是加强科技创新,转变生产方式,走粮食生产的现代化道路,稳定产能的同时,提高供给质量;材料中“粮食生产同质化恶性竞争不断加剧,而深加工、高品质的农产品供给却不足”,体现了存在的第三个问题,即粮食生产同质化恶性竞争严重,这个问题必然影响到农民的收益,影响生产积极性,因此可以采取的措施是加强科学的宏观调控,完善农民种粮补贴制度,稳定农民粮食生产;材料中“粮食品种的供需矛盾也比较突出,小麦已4年产不足需、大豆对外依存度则高达80%”,这是存在的第四个问题,即粮食存在供需结构性矛盾,满足不了市场的需求,针对这个问题,可以提出的措施是创新粮食生产,优化粮食品种结构,提高粮食质量,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