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简答题

什么是色调?

答案

参考答案:

素描色调的“三大面”、“五大调”是人们在长期绘画教学中总结出来的。它主要指三大面、五大调的明暗关系。第一点要注意明暗两个大色调区别,不要画的太死,亮部调子不能没有变化,中灰调子画得不能太重,不能和暗部一样黑。相反中间部反光不能画得太浅,一般来说亮程度不要超过亮部的灰调子。否则,就象版画一样,没有立体感。第二点圆形物体五个调子都不是有清楚的界线,过渡过要自然。“线”或“明暗交界面,它既不受光线的照射也不受反光的影响,它是由于形体的重要结构转折线形成的,它的色调最暗、最重。物体受到光线照射后,遮住光线的部分,会在物体的这边留下它的投影,投影的形象决定遮光物的形象,它的深浅决定于投影物的深浅以及光源的远近。投影虽然不算在五大调之内,但仍然是画面里不可缺少的部分。中间色,反光,加上黑白灰三面,合起来称做明暗五大调子,五大调子在一幅画中起主导作用,它们之间的明暗对比、层次变化,强弱虚实等等,直接关系到一幅作品的成败。在受光的面又分成灰面和亮面,有些物体还有明显的亮光。在实际上,客观物体的明暗变化是千差万别的,每上点和另一点都有所差别,层次十分丰富,尤其是复杂形体明暗关系更是错综复杂。这里所说的两大部分,三大面和五大调子只是从大处着眼的概括、归纳,有利于相对地表现形体的整体关系。观察物体明暗色调时,要学会全面的比较,首先要识别哪些是物体上最深的部分,哪些是最亮的部分,哪些是次深部分,哪些是次亮部分,最后哪些是处世哲学于中间色调部分。比较出这五个基本色调,大的明暗关系诀确了。有一些初学者喜欢一动手就画亮面,亮光,而置暗面于不顾,甚至轮廓还没有打好,就急于追求局部的质感效果,然后才画暗部的一些最深的部分,这样作的画没有整体比较的依据,中间的调子不是浅就是过深,尽管下的功夫很大,但由于脑中没有色调的整体感,没有黑白灰调的排列次序,必将遭到失败。

材料分析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汤之问棘也是已。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太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斥鴳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穷之北有其海者——发,指草木植被

B.未有知其者——修,长

C.翼若天之云——垂,同“陲”,边际

D.此小大之也——辩,变化

2.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有鱼/则将用彼相矣

B.广数千里/皆出于此乎

C.翼若垂天云/而蒙世俗尘埃

D.有鸟焉,其名鹏/自令放

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而彼且奚适也?”除了加重强调与反复的语气,还让人仿佛看到了斥鴳的不屑神态。

B.斥鴳的可笑,不在于它本身的渺小,而在于它用自己渺小与局限的经验去解释世界。

C.“小大之辩”说明了“小知不及大知”,用来肯定鲲鹏所达到的逍遥境界。

D.作者用夸张的手法描写鲲鹏,表现了作者极为丰富的想象力,富于浪漫主义色彩。

4.将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