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单项选择题

“政府制订法令,制服恶人,保护良善,这就是政府的职责。政府为着履行这种职责,需要很多的经费,而政府本身没有米谷金钱,故须向农民、商人征收赋税,以资维持,但这是在双方同意下获得的协议,这就是政府和人民之间的约束。……假如政府把保护人民叫做恩惠的话,那么农民、商人向政府缴纳赋税,也可以叫做恩惠了。”上述言论意在说明()

A.官民之间的矛盾是可以调和的

B.政府和人民是平等的契约关系

C.自由、平等是上天赋予的 * *

D.人与人之间在基本权利上是平等的

答案

参考答案:B

解析:

本题主要考察学生阅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根据题干中“假如政府把保护人民叫做恩惠的话,那么农民、商人向政府缴纳赋税,也可以叫做恩惠了。” 可知,欧洲启蒙思想家提出“社会契约论”,认为人民和政府之间形成平等的契约关系,材料表明,政府和人民之间“在双方同意下获得的协议,这就是政府和人民之间的约束”,说明B正确。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启蒙运动

材料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稳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中 * * 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关于政治报告的决议》

  材料二 毛 * * 认为在社会主义历史时期资产阶级都将存在,并企图复辟资本主义,这是党内产生修正主义的根源。他要求全党对阶级斗争问题要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号召“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1964年,毛 * * 在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进一步指出“这次运动的重点,是整党内那些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 ——摘自席宣、金春明《 * * 简史》

  材料三 从今以后,只要不发生大规模的外敌入侵,现代化建设就是全党的中心工作。其他工作包括党的政治工作,都要围绕着这个中心工作,并为这个中心工作服务的;不能再搞任何离开这个中心工作,损害现代化建设的“政治运动”和“阶级斗争了”。 ——《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人民日报》社论1978年12月25日)

请回答:

(1)从材料一看,中共“八大”提出关于我国当时主要矛盾的论断的依据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的论断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后期的中国引起什么社会现象?对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什么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三和材料一之间存在什么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从中共八大到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带给我们最重要的启示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多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