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鼓励儿童用言语描述自己的行为或所发生的事情,如“你能给老师讲讲你画的是什么吗?”“你在做什么?”等,这种语言指导策略属于()
A.建议
B.评论
C.描述
D.询问
参考答案:D
患者男,62岁,左上8765右上5678缺失,余留牙正常,行整铸式可摘局部义齿修复,上颌大连接体采用马蹄形腭板 。
上颌带模铸造中腭杆通常应该位于 ()
A.上颌尖牙之前
B.上颌尖牙处
C.上颌第一前磨牙与第一磨牙之间
D.上颌第一磨牙之后
E.上颌第二磨牙之后
为探究氯气的性质,某同学做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将少量试剂分别放入培养皿中的相应位置,已知:
KClO3+6HCl(浓)=KCl+3Cl2↑+3H2O,实验时将浓盐酸滴在KClO3晶体上,并用表面皿盖好。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用单线桥表示生成氯气的反应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KClO3+6HCl(浓)=KCl+3Cl2↑+3H2O
(2)实验A的现象是_______,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 。
(3)实验D的现象是 ___________,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这一实验说明氧化性Cl2 __________I2(填“>”或“<”)。
(4)实验C的现象是紫色石蕊溶液先变红,后褪色,使石蕊试液变红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为了探究褪色原因,这位同学又做了下图所示实验,将干燥的氯气通入双通管中,其中a为干燥的红纸条,b为湿润的红纸条。
①实验现象是:a ___________,b___________ 。NaOH溶液的作用 ___________。
②该实验说明具有漂白作用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 。
③将氯气通入水中形成黄绿色的氯水,见光放置数天后黄绿色会褪去,同时失去漂白作用,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5)实验B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 ,工业上利用与实验B类似的反应制备漂白粉,制漂白粉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