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案例分析题
材料一:
马丁·路德是16世纪宗教改革的倡导者······他的神学思想强调“因信称义”。灵魂得到拯救的人在上帝面前被称为“义”,即灵魂得到拯救,不在于遵守教会的条规,不在于本人的善行和所积的功德,而在于上帝的恩典和个人对上帝的信仰······1517年10月,路德以学术争论的方式,在维登堡大教堂的门上张贴了“欢迎辩论”的《九十五条论纲》论纲使赎罪券在德意志各地的销路大减。材料二:
卡尔文是瑞士宗教改革家,······他废除主教制,代之以共和式的长老制;简化宗教仪式;鼓励经商致富;宣称做官执政、蓄有财产、贷钱取利同担任教师职务一样,均可视为受命于上帝。卡尔文的神学思想在许多方面与路德相同,如强调《圣经》是基督教信仰的唯一根据和权威;主张“因信称义”等。路德强调“因信称义”的实质是什么?它代表当时哪些人的利益?
答案
参考答案:
实质:反对封建的天主教会。
代表利益:新兴资产阶级。
解析:
分析材料一,其解释了“因信称义”,在这一思想指导下,人类的灵魂救赎是自己的事,不必通过教士和赎买代金券。实际是反对天主教会。这样,第二小问也就不难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