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案例分析题

某工程地下室1层、主楼地上12层、裙房地上4层,钢筋混凝土全现浇框架一剪力墙结构,填充墙为小型空心砌块砌筑。 基础为整体筏板,地下室外墙为整体剪力墙混凝土刚性防水,外侧设计两道SBS卷材防水层。 施工过程中,发生如下事件:

事件一:进场后即进行场地高程测量,已知后视点高程是50.128m.测量时后视读数为1.116m,前视点读数为t.235m。接着根据设计图纸进行平整场地,结束后,施工单位立即进行了工程定位和测量放线,然后即进行土方开挖工作,整个基坑采取大放坡开挖。

事件二:土方开挖至设计标高时,在勘察报告和设计文件都没有要求的前提下,监理工程师为确保工程质量,提出在基坑底普遍进行轻型动力触探的检测要求,触探检查发现基坑内裙房部位存在局部软弱下卧层。

事件三:针对软弱下卧层,项目总工召集所有技术人员开现场会议,决定采取灌浆补强并立即组织实施。灌浆后,项目总工程师组织现场监理进行基坑验槽,并形成验槽记录。

列式计算事件一中前视点高程。

答案

参考答案:

"前视高程=后视高程+后视读数-前视读数",即:

50.128+1.116-1.235 =50.009m

解析:

此题考查施工测量的内容与方法。 首先,我们搞清楚水准测量的几个基本概念:前视、后视以及高程测量计算方法等知识点。通常,已知点称为后视点,未知点称为前视点。 高程测量示意图如下: 从图中可知,"后视点高程HA+后视读数a=前视点高程HB+前视读数b"。则前视点(B点)高程计算公式为:"后视点高程HA+后视读数a-前视读数b",即: 50.128+1.116-1.235=50.009m

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