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案例分析题
“法律法规底线,社会主义制度底线,国家利益底线,公民合法权益底线,社会公共秩序底线,道德风尚底线,信息真实性底线”。互联网“七条底线”向网民们表达了一种回归常识、回归责任的期待。 有评论认为,今天的互联网不缺“愤青”,因为社会转型期种种复杂问题,有的是“吐槽”的题材,缺的是建议性批评和参与性人格,缺的是推己及人的公共理性。只有守住言论底线,才有言论空间的真正自由,才有理性平和的公共讨论和交流,才有在百家争鸣中缔结意见共同体的可能,才不会用舆情撕裂民情,以舆论冲突加剧现实冲突。这一点,对于中国人精神世界的构建,对于中国社会的转型升级,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简述坚守互联网“七条底线”的原因。围绕“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谈谈个人应如何守住言论底线。
答案
参考答案:
①文化市场的自发性和大众传媒的商业性;
②网络自身的开放性和网民身份的虚拟性使公民的言论更加自由;
③价值取向的多元化;
④部分网民缺乏自律意识;
⑤网络监管失控等原因导致负面舆论流行于网络,不同程度损害了国家、集体、个人的合法权益。
①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社会主义荣辱观规范自己的言行;
②遵守社会公德,增强社会责任感和法律意识,维护健康的网络语言环境;
③提升自己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修养;自觉维护国家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