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案例分析题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是我国近年来一以贯之的核心政策之一。为促进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2016年2月17日,国务院常委会议制定了支持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五项政策措施:一是单位和个人自主决定转移其持有的科技成果,原则上不需审批或备案;二是成果转移收入全部留归单位,主要用于奖励科技人员和开展科研、成果转化工作;三是通过转让或许可取得的净收入及作价投资获得的股份或出资比例,应提取不低于50%用于奖励,对研发和成果转化做主要贡献人员的奖励份额不低于奖励总额的50%;四是科技人员可以按照规定在完成本职工作的情况下到企业兼职从事科技成果转化活动,或在3年内保留人事关系离岗创业,开展成果转化;五是将科技成果转化情况纳入研发机构和高校绩效考评,加快向全国推广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试点税收优惠政策,探索完善支持单位和个人科技成果转化的财税措施。

结合材料,从经济生活角度说明国务院推出此项政策的目的及其对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意义。

答案

参考答案:本题考查经济生活,要求考生分析国务院推出此项政策的目的及其对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意义。注意有两问,一是回答目的,而是回答其意义。材料中“为促进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说明其目的是推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促进科技与经济的融合,促进经济发展,建设创新型国家;第二问,需要考生结合材料。“单位和个人自主决定转移其持有的科技成果”有利于推进科技管理体制创新,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对研发和成果转化做主要贡献人员的奖励份额不低于奖励总额的50%”有利于完善收入分配体制,调动单位和个人自觉寻求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积极性;“在完成本职工作的情况下到企业兼职从事科技成果转化活动”有利于更好发挥市场在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的决定性作用,优化科技资源的配置。

解析:市场配置资源、我国的分配制度、转变政府职能、依法科学民主决策;“意义或影响类”主观题“意义”类设问往往以“意义”、“作用”、“影响”等词语为题眼,要求学生对材料中所呈现的事件、所采取的措施或提出的方案等所具有的意义、所具有的作用或所产生的影响作出具体分析。一般可考虑如下五个切入点:一是根据主体谈意义。即分析设问中的事件或措施对“谁”有意义?常见的主体有对党、对国家(政府、人大、法院等)、对社会、对集体(企业)、对个人(公民、人民、消费者、经营者、劳动者等);二是寻找角度谈意义,即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意义。如农民的角度、农业的角度、农村的角度等来分析推进农业科技创新的作用。三是确定范围谈意义。一是知识范围,即把问题分解成“经济意义”有哪些、“政治意义”有哪些、“社会意义”有哪些、“文化意义”有哪些等小问题来分析;二是区域范围,即考虑对“当地”有何意义、对“地区”有何意义、对“世界”有何意义。当然,很多题目是两种范围要结合在一起分析。

选择题
问答题 简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