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案例分析题

材料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扶贫工作成就举世瞩目,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但也应清醒地看到,“十三五”时期,全面小康社会建设进入最后冲刺阶段,我国的扶贫工作还不尽如人意,贫困居民底数不清,常常由基层干部推测估算;扶贫资金“天女散花”,数字弄虚作假,人情扶贫现象严重;扶贫项目容易被地方各种权力与利益关系绑架,背离国家的初衰和贫困群体的需求,以致个别地区“年年扶贫年年贫”,长期粗放式扶贫留下的诸多问题亟待解决。材料二:近年来,G市大力推进扶贫开发工作,通过申请评议、公示公告、抽检核查等步骤,将贫困户和贫困村识别出来,建档立卡;认真分析致贫原因,逐村逐户制定帮扶计划,做到因地制宜、因户施策,并实行动态管理;严格落实责任制,过程监控,量化考核,奖优罚劣,保证各项扶贫政策落到实处,走出了一条精准扶贫的新路子。

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G市是如何做到精准扶贫的。

答案

参考答案:

本题考查政治生活的知识,设问指向G市是如何做到精准扶贫的,属于措施类试题。解答时要准确解读材料有效信息,明确考查主体,调动运用工作的宗旨和原则、权力的行使、科学民主依法决策等有关知识进行分析。

解析:高考对该知识点的考查经常与财政、宏观调控等知识结合在一起考查。复习时注意以下设问角度:①运用所学的经济生活知识,说明如何做到让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②运用收入分配的知识,说明我国应怎样实现由“国强”到“民富”的转变。③从经济生活的角度,给提高中低收入者收入提出合理化建议④结合材料分析和概括我国国民收入分配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经济生活知识提出解决问题的合理化建议。⑤如何通过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或再分配)促进社会公平?二、必背答题术语①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提高经济效率、增加社会财富,为实现社会公平奠定物质基础。②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为我国实现社会公平和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提供重要的制度保证。③增加居民收入,着重保护劳动所得。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④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另一重要举措。为此,要加大再分配调节力度,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着力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的问题。要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保护合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④充分发挥财政的作用,促进社会公平。兼顾效率与公平。⑥统筹城乡、区域发展,加大对农村和欠发达地区的支持力度,努力增加农民收入,最终实现共同富裕。⑦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逐步扩大社会保障的覆盖面。

填空题
判断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