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某县曾是全国知名的国家级贫困县。十二五期间该线结合本地实际、正确落实国家精准扶贫政策。该县充分发挥革命老区红色旅游资源丰富及莲子种植普遍的优势,大力发展红色旅游和莲子种植基地,改变了以农耕为主的单一业态。引导土地经营权规模有序流转,兴办家庭农场近百个,积极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创建多种形式的农村合作社,引导农民以土地经营权、资金等形式入股,使农民获得合作社的利润分成,农民年人均增收2000元以上,重点帮扶贫困户人均收入在万元以上,走上了富裕之路。
材料二:精准扶贫的成败在精准,建档立卡贫困户的数据核查是精准的靶心。为此某县采用了三位一体的工作模式:某县政府建420个工作对进驻村组,收集村民意见建议6万条,拟定帮扶措施,核查调出建档立卡贫困户5780户,调入建档卡贫困户5810户,建立了精准施策的大数据平台。召开屋场院子会,让村民当裁判,民主评议筛选贫困户对象,对乡镇政府的甄别工作评头品足,火眼金晶地识别出“谁穷、谁不穷、谁真穷、谁最穷”,让干部挺起责任,群众体现公心。
结合材料一,运用所学经济生活分析某县扶贫措施对该县经济发展的意义。
参考答案:
本题考查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分析某县扶贫措施对该县经济发展的意义。旨在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关键信息的能力。回答本题要注意从材料中找出关键信息,然后用所学知识分即可。“大力发展红色旅游和莲子种植基地,改变了以农耕为主的单一业态”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促进产业结构优化;“积极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有利于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建设现代化农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创建多种形式的农村合作社”有利于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引导农民以土地经营权、资金等形式入股,使农民获得合作社的利润分成”有利于完善分配机制,增加农民收入。
解析: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我国基本经济制度、我国的分配制度、党的地位、政府工作的原则、政府科学民主依法决策;“意义或影响类”主观题“意义”类设问往往以“意义”、“作用”、“影响”等词语为题眼,要求学生对材料中所呈现的事件、所采取的措施或提出的方案等所具有的意义、所具有的作用或所产生的影响作出具体分析。一般可考虑如下五个切入点:一是根据主体谈意义。即分析设问中的事件或措施对“谁”有意义?常见的主体有对党、对国家(政府、人大、法院等)、对社会、对集体(企业)、对个人(公民、人民、消费者、经营者、劳动者等);二是寻找角度谈意义,即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意义。如农民的角度、农业的角度、农村的角度等来分析推进农业科技创新的作用。三是确定范围谈意义。一是知识范围,即把问题分解成“经济意义”有哪些、“政治意义”有哪些、“社会意义”有哪些、“文化意义”有哪些等小问题来分析;二是区域范围,即考虑对“当地”有何意义、对“地区”有何意义、对“世界”有何意义。当然,很多题目是两种范围要结合在一起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