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单项选择题

平潭综合实验区根据国务院有关文件精神制定了《促进金融业发展的实施办法》,规定对新引进设立的、年度缴纳入库的地方级税收100万元及以上且营运满一年的法人金融机构,按年度缴纳入库的地方级税收的一定比例予以奖励。这表明当地政府()

A、可以自主制定税收优惠政策

B、运用经济政策吸引企业落户

C、通过行政手段保护本地企业

D、完善税收制度促进经济发展

答案

参考答案:B

解析:

A选项说法错误,税法是立法机关制定的且税收有一定的固定性,故排除。材料体现的是行政手段而不是经济政策,B选项说法不符合题意,排除。C选项说法正确,应选。D选项与题意无关,故排除。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C选项。

【点评】国家宏观调控的行政手段如何区分宏观调控的三种手段。(1)通过调控手段的关键词来辨别宏观调控的手段:经济政策、经济计划、财政与税收、国债、利率、信贷等是经济手段;立法、司法、打击、查处是法律手段;命令、指示、规定、公布举报电话等是行政手段。(2)通过实施主体来辨别:国家宏观经济管理部门实行经济手段;立法司法部门实行法律手段;具体行政部门实行行政手段。

一般来说,材料中强调立法、执法属于法律手段;强调强制性,属于行政手段。宏观调控应以经济和法律手段为主,同时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三个手段各有所长,相辅相成,对于这三个手段千万要理解好。

【考点】宏观调控

解答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

海底也有淡水

  开发新水源,是解决水危机的一个重要途径。面对咸苦浩翰的大海,人们在望洋兴叹之余,肯定不止一次地幻想过:海中有没有淡水?能不能像钻探石油那样从海底下钻出淡水来?

  目前,科学家们已在海底发现了甘甜的淡水,而且数量惊人。例如,在希腊东南面的爱琴海海底有一处涌泉,一昼夜能流出100万立方米淡水。人们将泉水与海水分开,用冰冻水灌溉3万公顷的土地。近年来,俄罗斯海洋学家探测表明,大洋底部淡水资源很丰富,其蕴藏量约占海水总量的1/5。在美国佛罗里达州和古巴之间,海面上有一个直径30米的淡水区,水色、温度与周围海水皆异,人称“淡水井”。在我国福建省古雷半岛东边有个莱屿,距该岛500米的海面上也有一个淡水区,叫“玉带泉”。上述几例都是海底喷泉,因离岸不远海底的含水构造都是和陆地含水构造相连的,喷出的淡水由陆地予以补给。由于地下水露头很低,在海面以下,水头压力也是很大的。除此之外,在海底海相与陆相交互地层中,陆相地层也有淡水层保存,它们一般与陆地含水构造不连通,也没有露头,成为封存的“化石淡水”。

  海底的淡水是从何处来的呢?各国科学家经过艰辛探索,提出了不少理论。渗透理论认为,海底的淡水来自陆地。海洋每年有33万立方千米的海水被蒸腾,化为雨雪降到陆地上之后,一部分渗入地下,遇到不透水的岩层,便形成了蓄水层。如果这蓄水层靠近大海,淡水就有可能透过海岸流入海底的岩层中。

  凝聚理论认为,地面上的淡水渗入海底只能达到一定界限,但实际上在这一界限以下仍有淡水,显然这些淡水不是来自陆地。海底的有些淡水是那里空气中的水蒸气凝聚而成的。

  岩浆理论认为,地球深处存在着放气带,那里释放出数量惊人的气体,其中有大量的氧气和氢气,它们相互结合便形成了岩浆水。

  沉降理论则认为,地下水的起源与海底沉积物的沉积过程相联系。海水中携带的大量泥沙,一层层地沉积在海底,下层的沉积物在重力的作用下,把水分挤出来;被挤压的水又随沉积物的下降,被带入地层深处,形成了地下水。

  不管哪一种理论更符合实际,但在海底有藏量丰富的淡水,这是不争的事实。科学家们设想,有朝一日将在海上建成淡水厂,用钻机像钻石油一样钻淡水。(选自《百科知识》,有删节)

1.通读全文,说说文章围绕“海底也有淡水”说明了哪些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海底喷泉是如何形成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提到了三种关于海底淡水来源的理论,请任选一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不超过2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开发海底淡水的过程中,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角度,你认为应该注意哪些问题?请分条叙述,至少写出3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