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单项选择题

他是爱写诗的文艺青年,他是知名度最高的普通士兵,“雷锋”这个温暖的名字,半个世纪后仍然保持着魅力。对陌生人的关怀、友善的捐助、将个人得失置之度外的奉献……每个普通人都可以成为雷锋精神的践行者。雷锋精神()

①历久弥新,是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②顺应时代,展现了平凡道德实践的经济价值

③凝聚力量,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④植根群众,丰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答案

参考答案:D

解析:

①④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雷锋精神历久弥新,是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植根群众,丰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故入选。②③选项观点错误,雷锋精神顺应时代,但没有展现经济价值,雷锋精神凝聚力量,不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是社会主义荣辱观,故排除。

考点:本题考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原因和意义

选择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古文阅读】

古镜

(宋)沈括

  [甲]古人铸鉴,鉴大则平 ,鉴小则凸。凡鉴凹则照人而大,凸则照人面小。小鉴不能全视人面,故令微凸,收人面令小,则鉴虽小而能全纳人面。此工之巧智,后人不能造。 [乙]世有透光鉴,鉴背有铭文,凡二十字,字极古,莫能读。以鉴承日光,则背文及二十字皆透在屋壁上,了了分明。人有原其理,以谓铸时薄处先冷,唯背文上差厚,后冷而铜缩多;文虽在背,而鉴面隐然有迹,所以于光中现。予观之,理诚如是。然予家有三鉴,又见他家所藏,皆是一样,文画铭字无纤异者,形制甚古,唯此鉴光透其他鉴虽至薄者莫能透。意古人别自有术。(选自《梦溪笔谈》,有删节) 

  [注释]①鉴:镜子。②原:推究。③差:略微。

1.下列给【乙】段中加粗的句子所加标点正确的一项是( )

A.唯此鉴光透,其他鉴虽至薄者,莫能透。

B.唯此鉴,光透其他鉴,虽至薄者莫能透。

C.唯此,鉴光透。其他鉴虽至薄者,莫能透。

D.唯此鉴光透。其他,鉴虽至薄者莫能透。

2.下列加粗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收人而小/初下,群臣进谏(《邹忌讽秦王纳谏》)

B.观之/同者何人(《爱莲说》)

C.又他家所藏/才美不外(《马说》)

D.文画铭字无纤者/渔人甚之(《桃花源记》)

3.用现代汉语 翻译下面句子。

文虽在背,而鉴面隐然有迹,所以于光中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文段内容,完成下面题目。

(1)古人制镜,使镜面略凸,能收到“_____________”的效果(用文中原句填空);制造的透光镜,能在日光下透射出背面的花纹和文字。由此可见古代铸镜技艺很_____________(用一个词语概括)

(2)有人推究透光镜能透光的原因,作者原先赞同,后来产生了怀疑。他怀疑的依据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