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简答题

试述城市人口问题的主要表现及解决对策。

答案

参考答案:城市人口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①人口数量增长过快,人口规模迅速膨胀,引起“人口爆炸”。

②人口素质参差不齐,文化水平较低和健康状况较差的人口偏多。

③人口结构不合理,人口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结构等与城市发展需求不协调。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赵青山

箫江

  元青花,元代青花瓷器,现今存世已不足三百件。

  元青花,古董收藏家心中的王者。

  赵青山有一件元青花,小瓶,细口,圆肚。蓝宝石样的青花,有意趣天成之美。他只给几个挚友看过。

  在墨城的古玩界,赵青山是个响当当的人物。他自幼喜欢收集瓶瓶罐罐,长大后,更是痴迷。他每得一件古董,必反复把玩,久而久之,摸索出一套独特的鉴宝方法,不用眼看,用手摸就能断出是哪朝哪代的。

  1937年炎夏,从天津来了一位古董商,戴一副金丝眼镜,很儒雅的样子。古董商说,听说赵先生鉴宝高明,特来讨教。赵青山也不客套,问,什么规矩?古董商说,断对了听你的,断错了听我的。赵青山用黑布蒙住眼睛。古董商从随身带的锦盒里拿出两只小瓶,外观一模一样,放在赵青山的手中。赵青山十指连动。突然嘿嘿一笑,小指在两只瓶底一拂,朗声说:左手康熙,右手光绪,是不是?古董商汗都下来了,说赵爷,我服输,听您的。

  这事在墨城传为佳话。赵青山的名气大增。

  赵青山原以为古董商不会再露面。可没过几日,古董商又登门拜访,诚心诚意地讨教古董鉴定知识。赵青山欣赏他言而有信的不凡气度,一来二去,两人竟成了朋友。

  后来,两人交情深了,赵青山就拿出收藏多年的古董,让他对比揣摩。但有一件珍品,赵青山没有拿出,甚至提都没提,就是元青花小瓶。赵青山认为,他们的交情还没到那份上。一个秋风料峭的晚上,古董商置备一些酒菜到赵府。与赵青山推杯换盏间,古董商看似不经意地问:听说先生有一件元青花,可否让在下见识一下?赵青山一惊:他怎么知道我有元青花?是谁泄露了秘密?

  赵青山醉眼迷蒙地望着古董商,想从他脸上看出点什么。古董商不自然地笑了笑。

  “啪”一声,酒杯掉地。赵青山醉卧桌上,打起呼噜。自此,赵青山再也没见过古董商。

  兵荒马乱的年代,出名不见得是好事。距墨城不足百里,有一座马山,山上盘踞一伙响马,他们绑了赵青山的老婆,要赵青山拿五百两黄金去赎。赵青山没有犹豫,他变卖所有产业和收藏多年的古董,只留下元青花小瓶。老婆安然回家,赵青山甚是高兴,他说,我虽破了产,但换回一家人永久的安宁,值!

  几年后,赵青山的住所来了一队日本鬼子。为首的军官用标准的普通话说,赵先生,别来无恙。赵青山看此人面熟,但一时想不起在哪里见过。日本军官脱下军帽,戴上金丝眼镜,赵青山认出,此人正是那天津来的古董商。赵青山一笑说,原来你是日本人。

  赵青山往太师椅上一坐,说,今天又想让我鉴定什么古董?

  日本军官说,我是专程来拜访先生的,顺便与先生做一笔生意。我们知道,那件元青花,还在你手上。我们大佐愿出高价买你的元青花,还望先生成全。

  赵青山说,如今我家居简陋,哪还有什么元青花。你信也罢,不信也罢,我说没有就是没有。

  日本军官说,既然先生一意孤行,在下也帮不了你。说完,走出房门。日本鬼子像饿狼一样扑进房里,见东西就砸。赵青山上前阻拦,被按在地上,打得爬不起来。日本鬼子搜了一阵,没搜到,又把赵青山拖到院子里,用枪托猛捣其身。

  赵青山的妻子眼见丈夫快被打死,情急之下,忘了丈夫嘱咐她的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能拿出元青花,从院子里的槐树底下挖出一个包裹,大喊,别打了,东西在这儿。

  赵青山见妻子拿出元青花,大叫一声:不!口吐鲜血,昏死过去。

  没几日,赵青山郁郁而亡。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不恰当的两项是(     )

A.作者在小说开头对元青花进行了描写,这样描写的目的是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下文。

B.“古董商”第一次见赵青山时“戴一副金丝眼镜,儒雅的样子”,这样的打扮,目的是让赵青山信服,他是一位真正的古董商。

C.小说第三段写到赵青山“嘿嘿一笑”,这“嘿嘿一笑”表现了赵青山不用眼看,只用手摸就能断出是哪朝哪代的古董后的喜悦之情。

D.正是由于赵青山在古玩界“响当当”的名声,才使他的老婆被绑架.他们绑架的真正目的是得到五百两黄金。

E.赵青山的妻子是为了救丈夫才将元青花挖出来的,也正是这一“挖”,要了赵青山的命。

(2)联系全文,分析“古董商”在没有亲见、甚至没听赵青山提到过元青花的情况下,他是凭什么断定赵青山有元青花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通读全文,你从中可以看出赵青山是个怎样的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赵青山死于元青花,你认为值不值?请结合文本说明理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理解与欣赏

“慢生活”流行

谭敦民

  近期以来,英年早逝者较多,哈尔滨市第一医院连续发现11名猝死者,都是患心脑血管病,年龄趋向低龄化,最年轻的仅37岁,甚为可惜。中年人是社会脊梁,肩挑事业、家庭两副重担,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促使他们废寝忘食、疲于奔命,日积月累,变成陈疴,加之忽略,极易突变。

  上世纪80年代末期,意大利人首先提出“慢生活”方式,他们希望放慢生活节奏,“慢餐饮”“慢旅游”“慢运动”等等。这里的慢,并不是速度上的绝对慢,而是一种意境,一种回归自然、轻松和谐的意境。专家认为,“慢生活”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方式,是一种健康的心理状态,是一种富的充实、穷的快乐的生活状态,做到“工作再忙心不忙,生活再苦心不累”。

  这种生活方式提出以后,立即风靡欧洲发达国家。

  如今,法国人大多不知道什么是“过劳死”,即使知道了,也嗤之以鼻。对法国人来说,生活的目的并非为了囤积钱,而是工作和享受生活两不误。他们慢而有序,慢中有乐。他们可以很勤奋地工作,业余时间可以很消闲地去享乐。

  调查显示,我国有近半数的人口处于疾病的危险之中。除此之外,还有若干处于亚健康状态人群。这些处于亚健康状态之中的人群,几乎都是终日奔波劳碌者。许多人是“前40年拼命挣钱,后40年花钱买命”。

  严酷的现实,促使人们反省生命的价值。终日劳碌,却无时间去欣赏人生的美好,无法享受春阳暖洋洋的舒适,无法体会休闲优游的美好时光,不能不说是人生的一大缺憾。放弃忙忙碌碌的生活,转而过一种相对较慢的生活方式,对身心而言,生活质量而言,对生命而言,也许比事业成功、加级晋爵更有意义。

  “慢生活”是事业成功、身体健康的关键,“慢生活”有时是一种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是一种安排好生活和工作的能力,也是一种对有限生命资源的保护和储备。慢生活不是支持懒惰,放慢生活节奏也不是拖延时间,而是让人们在工作和生活之间找到平衡。工作要做,但闲暇不能放弃。慢生活提醒人们不要透支健康去拼人生,强调节奏,有劳有逸,一张一弛,做事计划 性强一些,清理不必要的应酬,提高生活效率。

  放慢生活节奏,也许会损失金钱,却丰富了生命。太过实际、看重金钱的人,永远只会被生活所累,却看不到生活中精彩动人的细节。

1.下列各项中,对“慢生活”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慢生活”,就是放慢生活节奏,保持生活速度上的绝对慢。

B.“慢生活”是一种意境,一种积极的生活方式,一种健康的心理状态。

C.“慢生活”是让人们有时间享受生活,让人们从亚健康状态中彻底摆脱出来。

D.“慢生活”就是要降低生活效率,强调生活节奏,做事有计划性,清理不必要的应酬。

2.下列各项中,对“慢生活”在国人中流行的原因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快生活”让不少本是社会脊梁、家庭支柱的中年人积劳成疾,甚至猝死。

B.法国人认为生活的目的并非为了囤积钱,他们在工作和生活中慢而有序、慢中有乐。

C.较慢的生活方式,能让人有时间去欣赏人生的美好,提高生活质量。

D.放慢生活节奏,会丰富生命的内容,不会被生活所累,看到生活中精彩动人的细节。

3.下列各项中,对文章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慢生活”方式是意大利人在上世纪80年代末期首先实践的。

B.调查证明,快节奏的生活,使我国有近半数的人口处于疾病的危险之中。

C.享受舒适的生活,欣赏人生的美好,本身也应该是人生价值的体现。

D.“慢生活”是一种能力,放慢生活节奏,就能够使身体健康,取得事业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