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单项选择题

下列关于质点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质点是一个理想化模型,实际上并不存在,所以,引入这个概念没有多大意义

B.只有体积很小的物体才能看作质点

C.凡轻小的物体,皆可看作质点

D.如果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对所研究的问题属于无关或次要因素时,即可把物体看作质点

答案

参考答案:D

解析:质点只有质量没有形状体积的点,是一个理想化模型,实际上并不存在,但是质点概念的引入可以方便我们分析问题,在研究运动和受力时可以忽略一些复杂但无关的因素。答案A错D对。物体能否看做质点,要看物体的大小形状对我们所有研究的问题有没有影响或者影响是否可以忽略不计,而不是看物体实际的大小形状答案BC错。

综合题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0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过去的西洋文明是外国人引进的,从今以后,我们日本人要用自己的手将西洋文明带入国内。东西方人民风俗习惯不同,思想自相悬殊,各国相沿的习惯因数千百年之久,纵使利害十分明白,也不该骤然强搬硬套。                                           

——《日本政治史》

材料三 农民抱怨……负担的义务过重,特别是在原来利用的附属地面积超过了现有份地的那些地方;他们不肯缴代役金;他们拒绝服役或希望保留原来三天劳役的办法。

——1863年沙皇政府报告

材料四 日本历史学家德富苏峰认为,宪法发布前后的时代是日本新旧时代的转变时期。虽然日本人已告别了旧日本,却尚未到达新日本,已摆脱了专制统治,却尚未进入自由世界。

——汤重南等主编《日本帝国的兴亡》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19世纪中期俄国实施农奴制改革的原因。(2分)

(2)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在经济上、文化上日本明治维新“要用自己的手将西洋文明带入国内”的措施。(2分)比较材料二与材料一,指出俄、日两国解决社会危机的角度有何不同。(2分)

(3)根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我们应如何评价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4分)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14分)

【甲】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 * * , * * 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 * * 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 * * 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 * * 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先主曰:“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选自《隆中对》)

【乙】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 * * 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选自《出师表》)

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2分)

(1)天子而令诸侯              挟:                             

(2)受命以来,夙夜忧叹          夙夜: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划线的词语用法不同的两项是(2分)………………………(    )

A. * * 身率益州众出于秦川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职分也

B.定中原通巫峡

C.还旧都曹操比袁绍

D.则名微众寡予独爱莲之出淤泥不染小题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此殆天所以资 * *

(2)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小题4:“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是杜甫《蜀相》中的名句,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甲】段中“天下计”的内容?【乙】段中哪句话最能体现“老臣心”?(3分)

小题5:有人认为后主刘禅愚钝无能,先帝刘备驾崩后执掌蜀汉军政大权的诸葛亮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应该取而代之。读完【甲】【乙】两文后请谈谈你的看法。(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