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简答题

何谓三角洲?其内部的构造特征是什么?

答案

参考答案:

河流在河口的沉积物,从平面上看,外形像三角形或鸡爪形,所以叫三角洲。三角洲的内部常具由顶积层、前积层和底积层所组成的三重层构造。

前积层:沉积在水盆边缘上,具斜层理,倾向海洋方向,倾角20°-30°,主要是泥、砂沉积。

底积层:在远离河口的海底上,地形较平坦,沉积物逐渐变得平缓,它是前积层的延续,主要是胶体物质沉积,具水平层理。

顶积层:是前积层增长到河底高度时,随着三角洲向海推进,在前积层上沉积的近水平的河床沉积。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两段选文,完成问题。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上与群臣论止盗。或请重法以禁之,上哂之曰:“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廉耻耳,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焉。
(选自司马光《资治通鉴》)

  注释:①〔上〕皇上,这里指唐太宗,②〔不暇〕顾不上。③〔徭〕古时统治者强制人民承担的无偿劳动。④〔升平〕太平。
1.解释下列短语。
(1)庙堂之高: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微斯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天下之忧: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自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外户不闭: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两个句子的意思。
(1)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出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     )
A.甲文表达了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乐观。
B.甲文用议论和抒情相结合的方式点明了全文的主旨。
C.乙文中唐太宗认为防止盗窃的三种办法是扩大内需、减轻赋税、选好官员。
D.乙文中的唐太宗作为国君,他做到了“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4.请结合甲乙两文内容探究它们在主旨表达上的相同点和表达方式上的不同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定项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