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案例分析题

2009年11月2日,第十三届世界湖泊大会在美丽的“百湖之市”武汉隆重召开,国内外关心和致力于湖泊保护与管理的领导、专家、学者汇聚一堂,围绕“让湖泊休养生息,全球挑战与中国创新;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这一主题,深入研究探讨湖泊资源合理利用、湖泊流域综合管理、湖泊生态保护、湖泊污染控制等重大问题,交流和分享湖泊管理与保护的经验和成果,共同推动湖泊有效保护与可持续利用。湖泊是人类地球家园的“璀璨明珠”,是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自然赐予人类的“天然宝库”。自古以来,湖泊就与人类生存和发展密切相关,在径流调蓄、农业灌溉、航运交通、城乡供水、水产养殖以及维系生态平衡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静谧的湖泊与奔腾的江河一道,共同构成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合理开发利用湖泊资源,加强湖泊管理和保护,维护湖泊生态健康和良性循环,让湖泊休养生息、恢复生机,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

根据这一背景材料,武汉市某校高三(6)班的同学决定就“水资源保护”问题进行探究,现邀请你加入,回答下列问题

请你从经济常识的角度提出治理水污染的办法。

答案

参考答案:

①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发展科学技术,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②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把节约包括水资源在内的各种资源作为基本国策,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③遵循价值规律,适当调整水价,运用经济手段调控水资源的使用。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许 行

女儿家对门住了一户黑人,只有一个老头子叫罗宾森。

这片100多户人家的公寓里,除了女儿和一家日本人外,住的都是白人。可偏偏就有这么一户黑人,而且黑得瘆人!脸上身上油黑油黑,就好像黑色“奔驰”的车皮,连胡茬子和脸皮都分不出来,通身只眼珠和牙齿有两处白的。看样子可能是非洲移民中那个最黑的品种。否则,没有黑到这个分上的。他身材不高,却粗壮得惊人,往那儿一站活像只狗熊。不到两周岁的外孙女,见着他连魂儿都没有了,惊惧地边瞅边往女儿身上靠。

“来,让我们做邻居吧,”罗宾森蹲下来笑着对外孙女说,“怕啥?我又不是只熊!”

女儿翻译过来,我和妻子都笑了。可外孙女还是直躲。

从他的眼睛和神态里可以看得出他对孩子的感情,我们抱着外孙女走得老远了,他还是呆呆地望着。

我们走过公寓的出口处,外孙女见标志牌上拴着几个气球,非常喜欢,盯着不走。拴气球表示公寓里有空房招租,我们当然不好随便摘下来一个给她。就在这时,罗宾森赶了过来,一伸手摘下来一个红气球。他是公寓办公室的工人。他举着红气球在外孙女眼前晃动着,说:“来吧,让我抱一抱,就把它给你。”

外孙女看着飘荡的红气球,着实喜欢得不得了,可让他这个“大狗熊”抱一抱,确实又有点害怕。

“让抱一抱吧!”女儿动员外孙女。

外孙女瞅着罗宾森直摇头。当女儿要把她递过去时,她竟“哇”一下子哭了。看来是宁可不要气球也绝不让抱。

这真让罗宾森泄气。他一看没办法,只好把红气球递给女儿,无可奈何地笑着对外孙女说:“唉,我真是一只熊。”我们又都笑。

好像还不太甘心,他又在那儿瞅了外孙女一阵子才走。

这片公寓住宅是在一片高低不平的林地上修建的,花木环绕,草坪衔链,环境相当幽雅、宁静。住户也多属文雅之辈,很少有高声喧哗的。这天,罗宾森门口却例外地有个女人超常地大声说了一些话。

我问女儿怎么回事。

她说是公寓办公室的人,斥责罗宾森把一只室内陈设的瓷瓶给打碎了,骂他是一只不会拿东西的黑色笨熊。

打这以后,很多天我们再也没有见到罗宾森。待对门搬来另一户黑人工人,我们才知道他已不在公寓打工,搬走了。

周六市内一家新的儿童玩具商店开张,大吹大擂地宣传开市减价三天。女儿开车拉我们一起去给外孙女买玩具。一到门口,有个一人高的大黑熊模型,立在一个木墩子上。那大黑熊两条后腿站着,两条前腿朝前伸着,做人的形态稳稳当当立在那里,很是吸引人。许多孩子围着观看,笑闹。商店老板也真会别出心裁。

我们也走过去,细一看,哦,眼珠子还在动弹,原来是个活人化装的。不过,外孙女却把他当成了真熊,又好玩,又害怕,不住用手指着嚷:

“熊!熊!”

不一会儿一阵铃声,从商店侧门走出来一个马戏小丑,替换了“黑熊”。未曾想“黑熊”下来后,竟朝我们走来。

“哈啰!”他向我们打了个手势,随即对外孙女说,“这回你看我是不是只熊?”

啊!原来是罗宾森。

这回他没有笑,我们谁也没有笑。

小题1:结合作品,简析罗宾森这一人物形象。(4分)

小题2:最后一段“这回他没有笑,我们谁也没有笑”,这两句话有何意味?(4分)

小题3:作品以“熊”为标题,分析其妙处。(6分)

小题4: 中国小小说最高奖——金麻雀奖,在授予许行的评语中写道:“许行的小小说来自岁月沉淀下来的记忆,以今天的意识重新洗印和诠释,陡增一种逼人的鲜活和光彩。”一位评论家在读了《熊》这篇作品后也不禁感叹:“看到罗宾森,就如同看到了我们自己。”罗宾森的遭遇引发了你对生活怎样的思考?请结合作品《熊》,联系现实生活,谈谈自己的认识。(8分)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