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案例分析题

语言和文字是一个民族的文化基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书写的文明传递,民族的未雨绸缪”,这不仅是央视中国汉字书写大会节目的宣传语,也道出了近年来中国人对汉字手写传承的危机感。“想”得简单,写起来难,这是很多观众观看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体会。数字时代过分依赖电脑无疑是“罪魁祸首”,大家习惯了电脑打字,时间一长,就遇到了“会打的字不会写”的问题。正因为此,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让许多观众尴尬又不服气,纷纷在节目播出时自发参与比赛,观众强烈的参与欲望,也让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收视率节节攀升。

材料二

1956年,国务院成立了中央推广普通话委员会,开始在全国大力推广普通话。现行宪法更明确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与此同时,我国《宪法》、《民族区域自治法》都有明确规定,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除在法律上加以保障外,由中国文化部启动的“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就把对少数民族濒危语言的抢救与保护项目列为工作重点,相关部门正积极采取调查、收集、研究、整理等手段,建立中国少数民族濒危语言文字数据库,抢救少数民族濒危语言文字。

运用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关系知识,分析说明国家推广普通话和保护少数民族语言做法。

答案

参考答案:

民族文化是民族身份的重要标志。挽救汉字手写危机,有利于促进中 * * 文化的繁荣与发展,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标志,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挽救汉字手写危机,有利干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与发展,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汉字文化内涵丰富,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挽救汉字手写危机,有利于展现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从而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解析:该题需要从汉字与中华文化的关系上认识,挽救汉字手写危机,从展现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促进中华文化的繁荣与发展,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与发展等角度具体分析其意义。

填空题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