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案例分析题

阅读下面唐代诗人所做的一首诗,回答问题。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我国人民庆祝这个民族节日,有什么意义?

答案

参考答案:

民族节日,蕴含着民族生活中的文化因素,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精神的集中表达。中国各地庆祝端午节,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解析:本题以一首诗为背景材料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第(|)问主要考查学生文化知识的积累和掌握。比较简单。第(2)问是庆祝民族节日的意义。依据课本知识回答即可。考点:庆祝民族节日的意义。点评:本题是知识限定明确的主观题此类题的解题思路是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全面、准确提取基础知识;审设问明确问题指向和其他限定;解读材料信息将相关理论与材料信息对接确定恰当的理论依据;答案组织要充分体现调动运用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

材料二:“民为贵”,“君为轻”。——孟子

材料三:2007年9月,以“走进孔子、喜迎奥运、同根一脉、共建和谐”为主题的中国国际孔子文化节拉开帷幕。孔子所创立的儒家学说,对中国文化影响深远。

材料四:据媒体消息,于丹《论语》心得创下了中国出版史上个人单天签售记录,于丹论语讲座座无虚席、会堂内过道上都站满了听众。对于丹论语心得,追捧者有之,跟风者有之,静品者有之,挑刺者有之,攻陷者有之。总而言之,无论大家是认肯赞同、乐见其成,还是心有不服、胸有所忿,于丹本人的确是一炮走红,于丹《论语》心得的确是热透大江南北。

请回答:

(1)孔子和孟子是_________的代表,这一学派的思想核心是____________。后来的秦朝和西汉在对待儒家学派上采取的措施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他们这样做的共同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孔子主张“爱人”,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这与孟子的“民贵君轻”有相同之处。这种思想在四川汶川大地震的抗震救灾中得到了怎样的体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孔子还是我国古代的大教育家。下列成就不属于孔子的是____________。

A、创办私学

B、教师要“因材施教”

C、学生的学习态度老实,谦虚好学;要“温故而知新”

D、善于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

(4)材料一被推荐为2008北京奥运会的迎宾语之一。请你说说这句话表达的意思是什么?结合材料三的“主题”说一说这句话在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方面给我们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材料四中说,于丹《论语》心得“热透大江南北”。你认为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_______。

A、于丹深厚的人格魅力

B、媒体的大力宣传

C、儒家学说成为社会的需要

D、《论语》出自孔子及其弟子

多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