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论述题

中国古代思想家虽各有所尊,但又提倡“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互相驳难,却又相互吸收,吕不韦主编的《吕氏春秋》总揽了诸子百家的思想,中华文化还长期吸收周边少数民族的优秀文明。中华各民族文化都深深融汇于中华文化的血脉之中,即使是对外域文化,中 * * 最终亦能敞开其博大胸怀,批判吸收。在中国古代,儒、释(佛)道三者的神可以并祀于一堂。同时,还以宽厚的心态接受了基督教、伊斯兰教等其他宗教。

上述材料反映了中华文化的什么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答案

参考答案:

(1)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2)

①所谓“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谐相处;中国古代思想家各有所尊,互不相害;在中国古代,各种宗教可以并行流传,这些都体现了中华文化能与其他文化和谐相处并在求同存异中得以发展。

②所谓“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中国古代诸子百家的思想相互吸收,各民族文化的相互融合,本土宗教文化和外来宗教文化的交融会通,体现了中华文化在兼收并蓄中得以发展。

解析:

该题考查中华文化的包容性,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华文化还具有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兼收并蓄,并且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对外与文化的理解,考生要注意结合材料进行分析,切不可只空谈理论。 考点: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点评:该题考查中华文化的包容性,中华文化还具有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兼收并蓄,考生要与材料结合进行分析,题目难易程度适中。

单项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 A1型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