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下行压力加剧,企业投资萎缩,缺乏活力,这使得“供给跟不上需求”的矛盾逐渐成为影响经济增长的重要障碍。与此同时,中国消费品供需正面临着严重的结构性失衡:一方面,衣服鞋帽玩具等传统的中低端消费品供给严重过剩,价格持续下滑;另一方面,高品质消费品供给不足,中国居民在海外疯狂扫货。
2015年11月10日,习 * * 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首次提出“供给侧改革”,要求在适度扩大内需的同时,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这意味着我国经济治理思路出现重大转变。
结合材料,运用矛盾同一性原理,说明“在适度扩大内需的同时加强供给侧改革”的合理性。
参考答案:本题考查知识明确具体,即矛盾同一性原理,设问指向“在适度扩大内需的同时加强供给侧改革”的合理性。回答合理性的问题,也即是回答某某政策或者问题的原因是什么,这是最近几年高考频繁出现的设问方式,要从理论依据和现实意义角度分析。解答时先明确矛盾的同一性原理,然后结合材料分析现实意义,实现知识与材料的有机统一。
解析:
第二层次是“调动和运用知识”。调动知识就是利用已经获取得信息带入学科知识网络,运用迁移能力调动出解决问题需要的知识。调动知识要稳、准、快,这实际上是个思维过程。运用知识就是将调出的知识重新整合,构建解决问题的知识体系。调动和运用知识就是按图索骥的过程、搜索的过程、有目的思维加工的过程,即根据试题信息,寻求基础知识、课本知识的过程。
第三层次是“描述和阐释事物”,这是解题进入实际操作步骤。描述和阐释要做到问什么答什么,做到不跑题、不滥写。描述和阐释要用政治术语,要注意语言的层次性和逻辑性,书写认真、段落分明。
第四层次“论证和探讨问题”。这是考查学生的个性品质和创新精神。论证、探讨问题要做到由事达理,做到对问题的升华创新。论证探讨问题也是对考生情感和价值取向的考查,所以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