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案例分析题

材料一:18世纪英国建筑师威廉说:“中国人设计园林的艺术是无与伦比的。欧洲人在艺术方面无法和东方灿烂的成就相提并论,只能像对太阳一样尽量吸收他的光辉而已。”材料二:“现代世界赖以建立的种种基本发明和发现,可能有一半以上源于中国。”这是英国学者罗伯特坦普尔对著名科学史学家李约瑟的巨著《中国科学技术史》进行提炼后得出的结论。材料三:中国幅员辽阔、区域文化特征使民族文化异彩纷呈。如“华东的水乡文化,内陆的山寨文化,藏族洁白的哈达,维吾尔族独特的舞蹈等。”

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这一特征的?

答案

参考答案:

主要表现在:

①中华文化的文学艺术在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独树一帜,中国的科学技术对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是中 * * 的生命力、创造力的生动体现。

②不同的区域文化渐趋融合而又绚烂多彩,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

③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他们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是中 * * 的骄傲

论述题

(28分)2010年1月12日,国务院正式批复《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安徽沿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纳入国家发展战略。阅读材料,回答下面问题。

材料一 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总体要求:一是着力深化泛长三角分工合作,推动区域联动发展。二是着力优化资源配置,探索科学承接新途径。三是着力打造产业承接平台,增强产业承载能力。四是着力加快自主创新,提升产业发展水平。五是着力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促进产业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相协调。六是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1)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总体要求是如何体现科学发展观的?(8分)

材料二 近两三年来,国家陆续制定和批准了一系列的区域规划和区域性的文件。这些文件和规划从整体的角度采说是基于我国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需要、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需要来制定的。从具体的编制角度来讲,它特别突出了两点,一是一定要体现国家的战略意图,也就是说,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出发,而不是着眼于某个地方的局部利益。二是要特别考虑这个地方的比较优势,突出它在这方面的特殊功能。也就是说,考虑到国家全局布局的同时,要充分体现这个地方的特殊需要。这样,就避免了我们所有的区域规划的地方化;另一方面避免了全国规划一刀切,体现了各地的比较优势。这样的规划制定以后,产生的效果非常明显。

(2)请运用生活与哲学有关知识分析材料二中做法的合理性。(8分)

材料三 独具特色的区域文化——皖江文化,是源远流长、博大宏伟的中华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文化多样性发展的重要载体和具体体现,也是建设中国先进文化的重要源泉。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越来越突出,历史文化的力量,深深烙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从某种意义上说,区域历史文化是一把“双刃剑”,它的作用是双向的。我们要充分发挥皖江文化的积极作用。

(3)为什么说区域历史文化是一把“双刃剑”?我们应该如何继承皖江文化,发挥皖江文化的积极作用?(12分)

单项选择题 A1型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