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单项选择题

李明是一名拆迁安置的就业困难人员,2010年被某县政府劳动局安排在某社区当一名清洁工(政府补贴的公益性岗位),并签订了劳动合同,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李明的工资可以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

B、李明可以不用缴纳社会保险

C、李明的劳动合同不适用劳动合同法

D、李明的劳动合同不适用劳动合同法有关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规定以及支付经济补偿的规定

答案

参考答案:D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曹操《短歌行》,回答后面问题。

1.下列句中划线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慨当慷(没有实际意义。以:而。)

B.唯有杜康(这里指代酒。)

C.瑟吹笙(弹奏)

D.枉用相存(白白地)

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句是[ ]

A.“譬如”两句是说人生犹如朝露一样短暂,逝去的日子不必再提,忧苦也正一天天地增多。

B.“青青”两句出自《诗经·郑风·子衿》,原写姑娘思念情人,这里用来比喻渴望得到有才识的人。 C.“山不”两句是借用《管子·形解》中的话,意思是表示希望尽可能多地接纳人才。

D.“周公”两句是诗人借用周公三次吐哺的典故,表示自己像周公一样热切殷勤地接待贤才,使天下的人才都心悦诚服地归顺。

3.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本诗是曹操晚年所作,表现出诗人渴望得到贤才、建功立业的强烈愿望。

B.“青青子衿”以下八句写思念贤才,忧思绵绵;“明明如月”以下八句写得到贤才,热情款待。两部分,一正一反抒发了对贤才的渴望。

C.“山不厌高”以下四句,诗人以借代和引用手法,深化了诗人渴求贤才的热望和得到贤才、统 一天下的雄心。

D.通篇运用了比兴手法来达到寓理于情,以情感人的目的。诗中比喻用得多而贴切,化用《诗经》成句自然而不露痕迹。

4.“譬如朝露,去日苦多”诗人以朝露比喻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诗的最后两句的用典寓意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判断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