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案例分析题

材料一、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群众丰富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日益增长。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充分释放居民的文化消费需求,这是我国文化产业实现为支柱产业的基本立足点,也是促进经济均衡发展的根本途径和内在要求。

材料二:文化资源大省如何加快建设成文化强省?山东省交出了一份漂亮的答卷:全省文化产业增速连续多年达20%以上;2011年,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跨人“两干亿元俱乐部”,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设施体系基本形成——山东省正在由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快步迈进。巨大的发展变化给人这样的启示:文化发展惟有依靠源泉才能存在,文化体制惟有改革才有出路,文化产业惟有创新才能发展,文化事业惟有惠民才有活力。

阅读材料二,回答下列问题:从文化创新的角度,材料给我们什么启示?

答案

参考答案:

①文化发展的实质是文化创新,实现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必须注重文化创新。

②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在于立足社会实践。

③在时代的高起点上推动文化体制机制等方面的创新,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是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

④人民群众是文化创新的主体,文化创新必须关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做到文化事业“惠民”。

解析:

考查文化创新的措施,考生可以从根本途径、基本途径、主体、内容和形式上创新等角度进行分析,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在于立足社会实践,人民群众是文化创新的主体。

考点:文化的作用以及文化创新的内容

点评:本题是高考的重点问题,考生要注意牢记文化的作用,文化的实质、文化对经济政治的作用、文化对综合国力的影响、文化塑造人生等角度全面把握其作用,对于文化创新考生注意:①根本途径:立足于社会实践。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②基本途径:一是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二是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加强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吸收外来的优秀文化成果,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③从文化创造的主体上看,要激发人民群众的创造活力,文化工作者要坚定地走与人民群众实践相结合的道路。④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克服“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难度适中。

材料分析题

材料一:2008年来,我国汽车特别是轿车的价格将呈不断下降的趋势,下降幅度达两成左右。

材料二:近年来,在国内汽车市场旺盛需求的刺激下,我国汽车制造业和汽车服务贸易业的投资急剧扩张。2005年,我国取消汽车进口许可证和进口配额限制之后,汽车市场与国际汽车市场融为一体,国内市场的国际化使我国汽车生产企业面临严峻的挑战。

材料三:2008年我国汽油价格不断上升,2008年6月20日,成品油价格上涨后,90号汽油从每升4.85元涨到5.65元,93号汽油从每升5.22元涨到6.06元,97号汽油涨幅最大,从5.56元每升涨到6.58元。

(1)运用《经济生活》有关知识,分析说明我国汽车价格不断下降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什么汽油价格的提高使得汽车销售遭遇尴尬?人们为什么把眼光更多的投向小排量汽车和电动自行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假如你是我国某汽车企业负责人,上述材料中反映的现象对你调整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会带来哪些重要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单项选择题

(六)阅读下文,完成22~26题。(12分) 许氏吴兴溪亭记 权德舆  ①溪亭者何?在吴兴东部,主人许氏所由作也。亭制约而雅,溪流安以清,是二者相为用,而主人尽有之,其智可知也。夸目侈心者,或大其门户,文其节棁,俭士耻之;绝世离俗者,或梯构岩巘,纫结萝薜,世教鄙之。曷若此亭,与人寰不相远,而胜境自至。青苍在目,潺湲激砌。晴烟阴岚,明晦万状。鸥飞鱼游,不惊不喁。时时归云,来冒茅栋。许氏方目送溪鸟,口吟《招隐》,则神机自王,利欲自薄,百骸六藏之内累,无自而入焉。  ②有田二顷,傅于亭下,耕作之功,出于僮仆。每露蝉一声,秋稼成实,倚杖眺远,不觉日暮。岁食之余,则以给樽中。方其引满陶然,心与境冥,是非得丧,相与奔北之不暇,又何可滑①于胸中。  ③噫!举世徇物以失性,而不能自适,且谬戾于动静之理,君之动也。仕宦代耕,必于山水之乡,故尉义兴,赞武康②,皆有嘉闻。其静也,则偃曝于斯亭,循分食力,不矫不躁。庸讵知今日善闭,不为异时之大来③耶?予知之深,故因斯亭以广其词云。  【注】①滑:乱。②尉义兴,赞武康:指在义兴、武康两地做官。③大来:指吉祥亨通。

对第②段画线句理解的正确一项( )。(2分)

A.是非得失都一起逃跑,没有空暇再去扰乱他。

B.是非得失被一起克服,心情便不会再被扰乱。

C.是非得失无法一起顾及,心情可能会被扰乱。

D.是非得失都一起消失,自然不会再去扰乱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