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论述题

2011年9月1日,商讨利比亚政治过渡和经济重建的“利比亚之友”国际会议在巴黎召开,中国政府就利比亚政治过渡和经济重建提出了4点主张:要尽快恢复利比亚局势稳定,这符合利比亚人民和国际社会的共同利益;开启包容性政治过渡进程,最大限度地维护利比亚的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国际社会应尊重利比亚主权、独立、统一和领土完整,由利比亚人民自主决定自己的前途和命运;要支持联合国在利比亚战后安排中发挥主导作用。

运用“国际社会”的知识,分析我国政府关于利比亚问题提出4点主张的依据。

答案

参考答案:

①主权是一个国家的生命和灵魂。我国政府提出要尽快恢复利比亚局势稳定,最大限度地维护利比亚的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就是尊重他国主权的表现。

②积极发挥联合国及其他国际组织的积极作用。应该坚持联合国的宗旨和原则,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用和平方式解决国际问题。

③国家利益是一个国家对外活动的根本出发点,是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中国关于利比亚问题的主张符合我国国家利益和国际社会的共同利益。

④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中国政府关于利比亚问题的主张顺应时代和平与发展潮流。

⑤我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走和平发展道路。中国政府的主张符合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目标和基本准则。

解析:

材料已经给出了知识范围的限制——“国际社会”的知识,国际社会的知识大体有:国际社会的成员,我国处理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和平与发展,世界多极化,我国外交政策,用这些知识来比对我国政府关于利比亚问题提出4点主张的依据:要尽快恢复利比亚局势稳定,这符合利比亚人民和国际社会的共同利益,很明显这点涉及的知识点是国家利益;国际社会应尊重利比亚主权、独立、统一和领土完整,由利比亚人民自主决定自己的前途和命运,这一点涉及的知识点是主权是一个国家的生命和灵魂;要支持联合国在利比亚战后安排中发挥主导作用,这是积极发挥联合国及其他国际组织的积极作用;开启包容性政治过渡进程,最大限度地维护利比亚的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这是和平与发展。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国际社会的成员,我国处理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和平与发展,世界多极化,我国外交政策

点评:考生在做题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审题,首先就要审设问,看设问中要求的知识范围,看要求的主体,看问题的类型,其次是审材料,看材料的关键句和关键词是什么,以获得材料的有效信息,根据这些信息来确定所需要的知识点。

单项选择题
问答题 案例分析题

材料一:“世界史若就其确切意义而言,并不是由所有各自独立、彼此间缺乏普遍联系或共同目的的民族史和国家史汇集而成的,也不是由大量时常以枯燥无味的形式表现出来的事件堆积而成的。……尽管世界上诸民族或者为时间、事件所分隔,或者为高山、大海所分隔,但世界史必须将所有民族的历史集合为一体,将它们统一成一个协调匀称的整体,并将它们谱成一首壮丽的诗。”

——尼古拉·果戈理(转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美洲金银产地的发现,土著居民的被剿灭、被奴役和被埋藏于矿井,对东印度开始进行的征服和掠夺,非洲变成商业性地猎捕黑人的场所:这一切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这些田园诗式的过程是原始积累的主要因素。接踵而来的是欧洲各国以地球为战场而进行的商业战争。这场战争以尼德兰脱离西班牙开始,在英国的反对法国的战争中具有巨大的规模,并且在对中国的鸦片战争中继续进行下去,等等。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材料三:19世纪上半期,一个政论家的描述:大不列颠已经被分配承担为她的姐妹国家制造商品的崇高使命。海洋彼岸的亲人将用我们的船只从密西西比河流域给我们运来他们种植的棉花;俄罗斯将为我们的工厂和作坊贡献它的大麻、亚麻和铁矿石。我们熟练的机械工和技工制造必要的机器,把这些原料织成精美的布匹,销往各国。……我们的船只满载着原料归来,又将载着制成品返回地球的各个角落。

材料四:没有什么在表达工业时代的恶果时比这幅照片(《断掌工业》罗伯特·杜瓦斯诺摄于1956年)更令人震惊的了。早期的工业社会已变成疯狂的食人机器,浓烟蔽日的工厂和血淋淋的断指,是对19世纪兴起的所谓“人类的进步”最为直接的控诉。

材料五:所谓“新”,指的是(美国)抛弃了自1776年以来所确定的自由主义的基本原则,实现国家对经济生活的全面干预和调节。

----《从分散到整体的世界》

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全面简要地评价两次工业革命的共同历史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