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案例分析题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广州港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发祥地,也是今天现代化海运的国际大港.中国丝绸的输出,早在公元前,便已有东海起航线和南海起航线两条主线路,比陆上丝绸之路的历史更为悠久,历史上,中国航海家郑和携带大童丝绸、瓷器和铁器等赠品,率船队七下西洋,促进了中外政治、经济和科学文化的空前交流与发展,对世界的文化发展做出了贡献.当前,顺应时势,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将为环太平洋国家和地区提供难得机遇,必将有着更加美好的未来.

材料二:目前,世界强国为争夺制空权而开展大规模的太空竞赛.中国政府主张在平等互利、和平利用、共同发展的基础上,加强国际空间交流与合作;世界各国开展外空活动,应有助于人类的安全、生存与发展,共同维护一个和平、清洁的外层空间.

结合材料一,运用联系客观性原理,分析“海上丝绸之路”的形成与发展过程。

有人认为“海上丝绸之路是体现人类实践特点的重要活动”,请运用《生活与哲学》相关知识,谈谈这一观点的合理性。

答案

参考答案:

①联系是客观的,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海上丝绸之路是正确把握事物固有的联系形成的。

②无论是自在事物的联系还是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海上丝绸之路”属于人为事物的联系,它是人类实践的产物,它形成之后便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

③联系是客观的,但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人们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将东西方紧密联系在一起,“海上丝绸之路”的不断延伸是人们不断调整事物具体联系的体现。

第二问:

①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离不开经济、交通和科技等物质条件的支持。

②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是人们有目的、有意识开展交往活动的结果。

③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是历史地发展着的,不同时期“海上丝绸之路”的延伸都受到当时历史条件的制约。

解析:

该题以“海上丝绸之路”的形成与发展为材料,综合考查学生对联系客观性原理的理解和运用。联系的客观性原理包括:联系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无论自在事物的联系还是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联系是客观的,但人的客观联系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对每一个要点结合“海上丝绸之路”的形成和发展加以阐释。第二小问是评析题,只需要分析题中观点的合理性。“海上丝绸之路是体现人类实践特点的重要活动”,点明了该题需要回答实践的特点,并结合海上丝绸之路的形成加以分析。从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历史性等方面具体分析。

单项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