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案例分析题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由“2013年鲁迅文化奖颁奖盛典”4日晚在清华大学举办。当晚共颁出包括年度小说、年度诗歌等在内的12项大奖。

鲁迅文化奖是中国唯一以鲁迅命名的文化大奖。它以“为中国发现创造的力量”为宗旨,以“坚持公正与独立的评判”为原则,传播多元、开放、自由的价值观,提倡关怀社会、贴近现实、反映时代的创作理念,以期为中国文化领域树立标杆、指引方向、凸显价值。该奖今后将每年举办一次。

作为中国互联网文化运动的先驱、中国综合门户网站的创始者,搜狐素来以促进中国文化发展、推动中国社会进步为己任,鲁迅文化奖之设立,正是为此。文化奖既以鲁迅命名,必将继承先生之精神:于对象,则服务国人;于取向,则关注现实;于态度,则开放创新。

材料二:鲁迅先生作为文化思想界的昆仑巨擘,早已成为中国人心中一面屹立不倒的精神旗帜,他以洞悉世事的深邃眼睛,批判国民性的犀利笔触和刚直不阿的个性,“抉心自食,欲知本味”,拷问着包括他自己在内的每一个中国人的灵魂。“鲁迅精神”是一种百折不回、独立自强的人格精神,是中国人为生存、解放而奋斗的一种民族精神。鲁迅的“立人”,就是要培养这种民族精神。

鲁迅先生曾说过,我独不解中国人何以于旧状况那么心平气和,于较新的机运就这么疾首蹙额;于已成之局那么委曲求全,于初兴之事就这么求全责备?大意为,中国人历来安于现状,对于旧状况、老习惯,哪怕是腐朽没落的,总是心平气和的。委曲求全,对于新的机遇、新的创作总是愁眉苦脸,求全责备。

今天我们为什么要弘扬和培育中 * * 精神?

答案

参考答案:

①中 * * 精神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的精神纽带,支撑中 * * 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 * * 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 * * 之魂。

②弘扬和培育中 * * 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

③弘扬和培育中 * * 精神,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需要。

④弘扬和培育中 * * 精神,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解析:

本题较为简单。考查弘扬民族精神的原因。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回答本类型的试题首先要注意回答理论原因,其次要回答现实意义。依据所学知识,考生要回答“三精一魂”等知识,还要回答弘扬和培育中 * * 精神的现实意义,即弘扬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需要、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考点:本题考查文化创新的途径、大众传媒的作用及弘扬民族精神的原因等知识

单项选择题
问答题

请按照题目要求打开相应的命令,完成下面的内容。具体要求如下: *******本套题共有5小题*******1.在“模拟试卷五”文件夹下打开文件POEM.DOC,其内容如下: 【文档开始】 念奴娇(1)•赤壁怀古(2)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两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3)。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遇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4)。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5)。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6) 【注释】 (1)又名《百字令》。双调,一百字,仄韵,多用入声。 (2)周瑜破曹操的赤壁在今湖北浦圻县,苏轼所游为黄州赤壁,一名赤鼻矶。 (3)千堆雪:流花千叠。“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又作“乱石崩云,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 (4)周瑜二十四岁为东吴中郎将,人称周郎。小乔为乔玄次女,其嫁周瑜在建安三年,为赤壁之战十年前事。 (5)“应笑我多情早生华发”的倒装。 (6)酹:以酒洒地,用以敬月。 【品评】 这首词是元丰五年(1082)七月苏轼谪居黄州时作。上篇咏赤壁,下篇怀周瑜,最后以自身感慨作结。这首怀古词兼有感奋和感伤两重色彩,但篇末的感伤色彩掩盖不了全词的豪迈气派。词中写江山形胜和英雄伟业,在苏轼之前从未成功地出现过。因此这首《念奴娇》历来被看作苏轼豪放词的代表作。不但词的气象境界凌厉无前,而且大声铿锵,需要铜琵琶、铁绰板来伴唱。 【文档结束】 按要求完成以下操作: 1)标题“念奴娇(1)“赤壁怀古(2)”设置为隶书、四号、粗体,居中。 2)词的正文设置为仿宋、小四号、两端对齐。将词的标题和正文中的注释号设为上标。 3)标题“【注释】”和“【品评】”设置为黑体、五号,灰色-30%底纹。 4)注释的正文设为黑体、五号,两端对齐。品评的正文设为楷体、五号,两端对齐。 5)将品评部分分为两栏,并在两栏间设置分隔线。 6)将词的正文(含标题)加上边框,双波浪,三维,0.75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