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单项选择题

[听力原文] 主持人:今天请来了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副院长、青年学者潘鲁生教授。潘教授从事民间艺术研究近20年,提出了“民间手工文化生态保护”的学术命题,在全国范围内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潘教授,是什么样的背景促使您提出这个命题的? 潘教授:这是民间艺术研究的一个必然结果。起初我们对民艺的研究也是从民间剪纸、年画、刺绣开始的。后来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化,民艺作品背后的文化背景、生活背景开始浮现出来,我们开始认识到,任何一件民艺作品都不是孤立的,它是民间生活中的一件具体的用品,对它们的研究实质上就是对老百姓的传统生活、传统文化进行研究。 主持人:对民间艺术的保护,实质上是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吗? 潘教授:的确是这样。民间文化如同一种生态环境,在这种生态环境中生长了不同的文化果实,如果仅仅研究文化产品,就会淡化它内在的生命力。我们提出这样的命题,目的就是呼吁大家要关爱与保护整个民间文化的生态环境。 主持人:我想保护民间文化不应该是重新回到传统里去吧? 潘教授:不是回到传统中去,而是反思传统,为了使我们的民族、我们的国家更快、更好也更加稳定地向前发展。传统文化是现代文化的根基,现代文化是传统文化的生命力。一个国家和民族,要生存就要发展,但发展离不开一个稳定的根基。 主持人:您刚才提到民间艺术就是传统的物质文化,我们现在应该如何保护? 潘教授:怎样把这些传统文化方式留下来,我觉得有一个重要的渠道,就是通过基础教育,通过我们的中学生、小学生。他们从小就需要这种体验,假如说让这些孩子从小学习编制一下中国结,做一些手工织绣的东西,我感觉是非常有益的。如果把这些东西跟基础教育、跟我们的这种文化产业结合起来,传统文化将会更有生命力。 潘教授提出了什么学术命题?()

A.民间手工生态保护 

B.民间文化生态保护 

C.民间手工文化生态保护 

D.民间手工艺术生态保护

答案

参考答案:C

解析:

记者开始就介绍了潘教授提出的学术命题是“民间手工文化生态保护”,所以选C。

多项选择题
问答题 案例分析题

某办公楼工程,建筑面积153000m2,地下2层,地上30层,建筑物总高度136.6m,地下钢筋混凝土结构,地上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基础埋深8.4m。

施工单位项目经理根据《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GB/T50326--2006),主持编制了项目管理实施规划,包括工程概况、组织方案、技术方案、风险管理计划、项目沟通计划、项目收尾管理计划、项目现场平面布置图、项目目标控制措施、技术经济指标等项内容。

风险管理计划中将基坑土方开挖施工作为风险管理的重点之一,评估其施工时发生基坑坍塌的概率为中等,且风险发生后将造成重大损失。为此,项目经理部组织建立了风险管理体系,指派项目技术部门主管风险管理工作。

项目经理指派项目技术负责人组织编制了项目沟通管理计划。该计划中明确项目经理部与内部作业层之间依据项目管理目标责任书进行沟通和协调;外部沟通可采用电话、传真、协商会等方式进行;当出现矛盾和冲突时,应借助政府、社会、中介机构等各种力量来解决问题。

工程进入地上结构施工阶段,现场晚上11时后不再进行土建作业,但安排了钢结构焊接连续作业。由于受城市交通管制,运输材料、构件的车辆均在凌晨3~6时之间进出现场。项目经理部未办理夜间施工许可证。附近居民投诉:夜间噪声过大,光线刺眼,且不知晓当日施工安排。项目经理派安全员接待了来访人员。之后,项目经理部向政府环境保护部门进行了申报登记,并委托某专业公司进行了噪声检测。

项目收尾阶段,项目经理部依据项目收尾管理计划,开展各项工作。

结构施工阶段昼间和夜间的场界噪声限值分别为多少?针对本工程夜间施工扰民事件,写出项目经理部应采取的正确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