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案例分析题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是首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女科学家。

材料一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在极为艰苦的科研条件下,屠呦呦团队与中国其他机构合作,研制380多个样品,并从《肘后备急方》等中医药古典文献中获取灵感。因屠呦呦既有中医学知识,也了解药理学和化学,她将东西方医学相结合,达到了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屠呦呦的发明是这种结合的完美体现,先驱性地发现了青蒿素,开创了疟疾治疗新方法,是第一个证实青蒿素可以在动物体和人体内有效抵抗疟疾的科学家。

材料二疟疾是危害严重的世界性流行病,全球百余国家年约三亿多人感染疟疾。在国内外大量工作未获成功的情况下,领导科研组以现代科学继承发扬祖国医药学遗产为指导思想,收集二千多种药方基础上,归纳编纂成《抗疟方药集》,又从中选200多方药,组织筛选。特别结合古代用药经验,从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青蒿“绞汁”服用截疟记载中,考虑到温度、酶解等因素,创新引入西医炼药技法,不断改进提取方法,终于在1971年获得青蒿抗疟发掘成功,使全球数亿人因这种“中国神药”而受益,被认为是近五十年来人类治疟的最大进步,并将随着其推广显示出更大的效益。

材料二体现了“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哪些观点?

答案

参考答案:

①针对疟疾这一危害严重的世界性流行病,在国内外大量工作未获成功的情况下,不断改进提取方法,作出了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②全球数亿人因这种“中国神药”而受益,被认为是近五十年来人类治疟的最大进步,并将随着其推广显示出更大的效益,体现了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特征。

③领导科研组以现代科学继承发扬祖国医药学遗产,考虑到温度、酶解等因素,不断改进提取方法,遵循了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

④为解决全球百余国家年约三亿多人感染的疟疾,自觉站在人民的立场上,坚持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价值标准。

解析:

【分析】本题要求考生分析材料二所体现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相关观点,解答本题时,考生只需要对材料进行逐一解读,然后转化为教材相关理论即可。

问答题 论述题
多项选择题 案例分析题

患者男性,77岁,身高177cm,体重61kg,退休工人。因“反复咳嗽、咳痰伴气促加重20日”来诊。患者30余年前反复出现咳嗽、咳痰,多因劳累、着凉感冒后出现。此次住院因感冒后,精神欠佳,呼吸困难,活动明显受限,夜间有憋醒现象,常被迫取端坐体位。既往高血压病史16年,血压最高可达175/110mmHg(1mmHg=0.133kPa),不规律服用氨氯地平。数年前因反酸、胃灼热行胃镜检查示反流性食管炎,平时服用法莫替丁等治疗。既往对氟喹诺酮类药物过敏,吸烟史50年(20支/日);否认饮酒史。查体:体温:38.4℃,口唇无发绀,胸廓对称,轻度桶状胸,双侧呼吸音减弱,双下肺布满啰音,未闻及水泡音,双下肢水肿。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示白细胞12.8×109/L,中性粒细胞0.82;尿便未见异常;血气分析示pH7.36,血氧分压43mmHg(1mmHg=0.133kPa),二氧化碳分压86mmHg,HCO-357.1mmol/L,血氧饱和度61%。影像学检查:胸部X线片示双下肺高密度阴影。诊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肺部感染、Ⅱ型呼吸衰竭、高血压病3级、反流性食管炎。主要用药医嘱:

①注射用甲强龙40mg,静脉注射,每日1次;

②特布他林片5mg,口服,每日2次;

③茶碱缓释片0.1g,口服,每日1次;

④氨茶碱注射液0.5g,静脉注射,每日1次;

⑤氨溴索注射液30mg,静脉注射,每日3次;

⑥氨曲南注射液2.0g,静脉注射,每日2次;

⑦苯磺酸氨氯地平5mg,口服,每日1次。

提示输液小壶加入氨溴索注射液后,患者发现小壶内出现絮状不溶性白色沉淀。关于此现象,叙述错误的是()

A.可能为氨溴索与其他药物发生了配伍禁忌

B.属于氨溴索的药品不良反应

C.与氨溴索小壶给药后局部浓度过高有关

D.应立即停止给药,用0.9%氯化钠溶液或5%葡萄糖溶液冲管后在给予氨溴索为宜

E.药物可能由于保存不当导致

F.不影响药物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