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单项选择题

根据所提供的图像,最可能的诊断是()

A.肝细胞肝癌

B.肝脓肿

C.胆管细胞癌

D.肝损伤

E.以上都不是

答案

参考答案:C

阅读理解与欣赏

文言文阅读(12分)

既罢,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

廉颇曰:“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相如闻,不肯与会。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

于是舍人相与谏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请辞去。”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 * * 孰与秦王?”曰:“不若也。”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驽,独畏廉 * * 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鄙贱之人,不知 * * 宽之至此也!”

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于是舍人相与谏曰相与:共同,一齐。

B.徒慕君之高义也高义:高尚的品德。

C.其势不俱生俱生:共同生存。

D.臣等不肖不肖:不像。小题2:对“所以”的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   )(2分)

①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②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游视听之娱

③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④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⑤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A.①③④∕②⑤

B.①③⑤∕②④

C.①②③∕④⑤

D.①②④∕③⑤小题3:关于舍人们与蔺相如的谈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舍人们认为蔺相如胆小怯懦,蔺相如举廷叱秦王的事,证明自己并不缺乏勇气。

B.舍人们觉得蔺相如的避让有辱身份,蔺相如的回答表现了以国事为重的高风亮节。

C.舍人们的劝谏是心胸狭隘的表现,蔺相如的话表现出他先处理国事再计较私仇的胸怀。

D.舍人们以辞去为由劝谏蔺相如,蔺相如用有理有据的一席话来消除舍人们的误解。小题4:翻译下列语句。(6分)

(1)公之视廉 * * 孰与秦王?   (3分)

(2)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3分)

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12分)

材料一: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古文尚书》。) “民为君之本。”     ------《谷梁传》

材料二: “以百姓心为心。”《老子》;“君之爱民,当如心之爱身也。”   ------(《明鉴》

材料三:  “自古及今,未有穷其下而无危者也。”                    ------(《荀子》

“民乏财用,不亡何待?”                                 ------《国语》

材料四:  “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 ------《孟子》

材料五:(执政者须)“言必信,行必果。”《荀子》  “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论语》

(唐太宗)“……夫欲盛则费广,费广则赋重,赋重则民怨,民怨则国危,国危则君丧矣。朕常以此思之,故不敢纵欲也。”                         ------《资治通鉴》

材料六: 顾炎武推崇议论朝政的风气,要求以强大的社会舆论来监督制约当权者,以“众治”代替“独治”。黄宗羲进一步提出用“各得其私,各得其利”为原则的“天下之法”取代“桎梏天下人之手足的”的“一家之法”,以约束帝王的“人治”。                    ------《文化发展历程》

(1)上述材料反映了中 * * 传统文化的哪一理念?(2分)

(2)唐太宗的这段话说明了什么道理? (4分)

(3)材料六的观点与前面的材料有何不同?(2分)为什么会有这些不同?(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