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案例分析题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百余年……咸以孔子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李贽《藏书》

材料二

理学之名,自宋人始有之。……今之所谓理学,……不取之“五经”而但资(宋明)之语录,……又曰:“《论语》,圣人之语录也。”舍圣人之语录,而从事于后儒,此不谓不知本矣。

——顾炎武《亭林文集•与施愚山书》

材料三

李贽还同样以不留情面的态度解剖自己,指责自己缺乏诚信:“志在温饱,而自谓伯夷叔齐;质本齐人,而自谓饱道饶德。”……如果李贽在某种程度上表现了言行的一致,那么唯一合理的解释是他在追求个性与行动的自由,而不是叛离他衷心皈依的儒家宗旨。

——黄仁宇《万历十五年》

请回答:

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明清之际中国社会的实际状况,从政治、经济和思想三方面评析材料三的观点。

答案

参考答案:

评述:李贽的矛盾心理折射出的是转型期的社会病态。李贽一方面高喊反对权威、追求思想解放的口号;另一方面又困惑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对传统儒家道德的冲击,欲求努力维护儒家的社会理想。君主专制的强化;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受到严重阻碍;正统思想仍占主导地位。

解析:

考查学生评析的能力,依据题干必须从政治、经济和思想三方面结合明清的时代背景归纳即可,既需要看到李贽思想的进步作用,更需要看到其受到时代的局限,多角度评析。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李贽、顾炎武的思想主张及时代背景

单项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