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案例分析题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是加快旅游发展的精神动力;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是提升文化魅力的重要依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国是一个拥有5000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文化资源和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如何将文化和旅游资源优势转变成发展优势,一个重要途径就是推动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近年来,历史遗迹、文艺汇演、民俗宗教、主题公园……各种新兴的文化旅游形态日渐崛起,文化和旅游呈现出多层面、多领域的相互融合态势。文化丰富了旅游的内容,扩展了旅游的方式。

材料二:2015年9月,随着电视剧《琅琊榜》的热播,一些地方纷纷加入抢“琅琊”地名的混战。安徽人拿出了欧阳修的诗句——“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琅琊也”,山东人拿出了《水经注》中的记载,南京人则指出剧中的大梁国都“金陵”就是南京。安徽滁州更是落实于行动,将滁州琅琊山风景名胜区内的原本兴建于明朝的“会峰阁”换成了“琅琊阁”,而这块全新的匾额落款居然是宋朝的苏轼。有评论指出,这一做法是在商业利益冲动下“打劫”历史文化,难以形成地方旅游品牌发展的核心动力。

从“文化的作用”与“文化传承”的角度,对上述“抢名”、“改名”的行为进行评析。

答案

参考答案:

本题是一道评析类简答题,要求学生从“文化的作用”与“文化传承”的角度,对上述“抢名”、“改名”的行为进行评析.评析类的简答题,首先要分析合理的一面,然后分析不合理的一面,最后总结说明如何做才是合理的。学生在解答这道题时,首先要明确材料中所说的“抢名”、“改名”的行为指的是什么,从材料可知所谓的“抢名”、“改名”指的是在商业利益冲动下“打劫”历史文化,将历史文化改成目前比较流行的文化因素。本题要求我们用文化的作用于文化传承的知识来回答。从文化作用的角度,体现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从“文化传承”的角度体现了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还有文化创新要立足于社会实践。

解析:

【点评】生产与消费、产业结构调整、文化的作用、文化传承;怎样解答意义类政治题?

高考政治“意义”类试题,一般设问形式是分析某一事件的“经济政治意义”,或“对经济发展、政治进步有什么影响”,这是每年高考文综卷必考的题型。根据设问的角度来划分,一般是具体的设问,即分为经济意义、政治意义和经济与政治意义;还有用哲学原理分析说明某一事件的意义。答题时应注意:(1)学会审题,明确回答的是某一种意义,还是全部意义(经济政治意义)(2)要注意“意义”与“影响”类的区别,影响包括有利和不利两类(3)解答意义类要遵循由小到大,由直接到间接,由微观到宏观,由近及远的原则,做到思路清晰(4)意义类题目要紧扣材料,同时最后一点要联系实际,结合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体现时代性。(5)意义要多答,力求准确全面,体现一定的综合性。结合书本知识加强记忆效果较好。

经济意义类(1)答题思路:

①从个体的角度组织要点:这里的个体特指劳动者、经营者、消费者、企业等。答案的关键词有:增加就业、增加人民收入、丰富人民生活、提高经济效益等。

②从集体的角度组织要点:这里的集体特指企业、产业、农村、城镇等。答案的关键词有:加快企业改革、优化产业结构、加快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加快城镇化进程、繁荣城乡经济。

③从国家的角度组织要点:这里的国家特指整个社会、国家。答案的关键词有:宏观调控、资源的优化配置、扩大内需、刺激消费、增加外汇储备、增加经济实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社会主义本质的体现、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优越性、全面小康社会的实现、落实科学的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

政治意义类(1)答题思路:

政治方面的“规律”不如经济方面的明显,应从国家意义、社会意义、政党意义、民族与宗教意义和国际意义不同视野去思考,并要记住一些关键词:保障民主、完善法冶、稳定社会、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巩固国防、巩固 * * 和政治稳定、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提升中 * * 党的执政能力和加强党的建设、社会主义本质的体现、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体现、增强综合国力、提高我国国际地位、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实践等。另外,在作答时要抓住主体,对号入座。政治常识中常见的主体有中 * * 党、公民、国家机构、民主党派等。哲学意义类(1)解题思路:

答这类题,一定要认真审题,扣住事件本身的实质性内容,抓住要害,进行分析,并且一定要从方法论上去做文章,一般从三个角度去思考:第一,从唯物论角度看,有没有做到从实际出发,按客观规律办事,并且与自然、社会保持和谐发展;第二,从辩证法角度去认识,能不能做到与时俱进,推进事件向好的方面发展,也可以分析事件本身的积极意义和应当吸取的反面教训(两点论);第三,再从认识论的角度去思考,事件的推进其实践意义和对人们改造客观世界与改造主观世界的积极意义。当然,还可以从价值观去回答,得出其价值观方面的重大意义。总之,解答哲学意义题一定要突出其方法论意义。

【考点】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文化的社会作用;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问答题 简答题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