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单项选择题

鸦片战争后,林则徐的学生冯桂芬提出“若要雪耻,莫如自强”的口号;康有为在《公车上书》中,以《易传》的刚健、有为等原则,作为“变法”的理论依据;孙中山受到刚健自强思想的影响,把“革命”看成“天演之公例”;中 * * 党人则以“愚公移山”的精神,带领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这些体现了()①史书典籍,是中国文化一脉相承的见证②中华文化,是实现强国梦想的指导思想③自强不息精神,激励着中华儿女不断进取④爱国主义,贯穿在中国人民救亡图存的艰苦斗争中[来源:学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参考答案:D

解析:

本题材料中,冯桂芬的“若要雪耻,莫如自强”、康有为的“刚健、有为”、孙中山的“革命”以及中 * * 党人“愚公移山”的精神等,既体现了中 * * 的自强不息精神,也体现了爱国主义贯穿于中国人民救亡图存的艰苦奋斗之中。由此可见,③④两项符合题意;本题材料中并未涉及史书典籍方面的问题,故①项表述不合题意;马克思主义是实现强国梦想的指导思想,故②项表述错误。本题答案是D项。

考点:中 * * 精神

单项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

阅读短文


所谓“艺术符号”的概念是当代美学家苏珊·朗格在其名著《情感与形式》中首次提出的。她认为艺术符号具有双重意义:“一方面这种符号是一种物质的形式,另一方面是精神的表现”,而这二者又是密不可分的。艺术符号不同于“仅仅去传达概念”的符号,例如普通语言符号(当然。这里指的是西方拼音文字)是一种“理性思维的符号形式”,在这种符号体系中,一个符号(比如一个单词)仅仅是一种记号,在领会其意义时,我们的兴趣是超出词形本身而指向其概念的。“词本身仅是一个工具,它的意义存在于它自身之外的地方。”但艺术符号则不同,艺术符号具有符号的某些而不是全部功能,“尤其是不能代替另一事物,或把欣赏者带往超出它自身之外的意义之中去”,它们表现的意味不能离开其“感性的形式”,“我们看到的或直接从中把握的是浸透着情感的表象,而不是标示情感的记号”。符号的情感内容不是“标示”出来的,而是直接“呈现”的。通俗些说,这些符号的价值也包含其自身的形式而不仅仅是其含义。
人对建筑的审美体验有直觉阶段,符号本身的形式先于含义直接呈现在人的眼前,被人感受、欣赏,尽管你可能尚不理解符号的深刻内涵,但仅是其形式构成就可使人产生审美快感。还拿文字来比喻,假如一本外文书,你不懂这文字,这本书对你便毫无意义,因为这些符号只是表达意义的标记物,而一幅中国书法作品则不同,不懂意义的人仅仅从其外在形式就能直接得到美感,因为它已经不单单是表义的标记物,而具有了艺术符号的意义了。假如又能理解书法中文字的意思,那么审美更深了一步,可这符号的外在形式仍具有独立的审美意义。许多西方人不懂中文,但将书法作品挂在家中当作抽象绘画来欣赏其形式美。一个哥特式教堂高耸的塔楼形象本身(能指)与其用作宗教礼仪的功能及象征意义(所指)是联系在一起的,密不可分的。[ ]没有由视觉符号组成的形象,意义就无所依附,重要的是,当我们识别了其内涵之后,这个符号仍有其独立存在的审美价值。

下列对符号类型及特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建筑符号是艺术符号,因此。在审美的直觉阶段,一般人很难感受到它的美与深刻内涵

B.一个英语单词不是艺术符号,因为它只能标记意义,而没有被人感受、欣赏的审美价值

C.书法作品是艺术符号,因此不懂中文的西方人也会将它挂在家里,从形式中得到美感

D.教堂塔楼是艺术符号,它的价值不但在于宗教礼仪的功能及象征意义,也包含其自身的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