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案例分析题

1602年,明末思想家李贽在狱中自尽身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非衣饭之外更有所谓种种绝与百姓不相同者也。

——李贽《焚书》

材料二

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也。若失却童真,便失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故谓人有男女则可,谓见(见:见识)有男女;岂可乎?谓见有长短则可,谓男子见尽长,女子见尽短,又岂可乎?

——李贽《焚书》

材料三

李贽虽在麻城,但有无数来自各地的追随者,几使麻城一境如狂,他的“异端”思想由此广泛传播。与此同时,麻城乃至京城的保守势力对李贽的迫害也逐渐升级,……最终经神宗御批,以“敢倡乱德,或世诬陷民”的罪名逮捕下狱,并焚毁其著作。不愿屈服的李贽在狱中赋诗:“志士不忘在沟壑,勇士不忘丧其元;我今不死更何待,愿早一命归黄泉。”随后自杀身亡。

——袁行霈《中华文明史》

请回答:

据材料指出李贽被视为“异端”的原因及他临终表现。

答案

参考答案:

原因:挑战正统儒学;威胁专制统治。表现:誓死捍卫自己的信念。

解析:

从材料三文字“他的“异端”思想由此广泛传播……最终经神宗御批,以“敢倡乱德,或世诬陷民”的罪名逮捕下狱,并焚毁其著作”说明李贽遭遇强敌破坏的原因是挑战正统儒学;威胁专制统治;李贽的自杀行为说明誓死捍卫自己的信念。

多项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