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简答题
1915年4月22日,德军和英法联军在比利时的伊普雷发生激战。德军于上风头使用了180吨液态氯攻击对方阵地,致使英法联军1.5万人中毒,5000多人丧命。毒气区的大量家禽、野生动物也遭厄运。但令人惊奇的是唯有野猪安然无恙。后经科研人员的多次实验观察,野猪并没有抗毒、解毒的腺细胞,而是发挥了拱土的天赋才幸免于难的。原来,当毒气袭来时,野猪的呼吸道受到毒气的刺激,野猪不堪忍受,就拼命用嘴巴拱土,把土拱起后,将嘴埋在松软的泥土里。含有毒气的空气通过土壤大小不同的疏松颗粒时,毒气被土壤颗粒吸附,而野猪吸到的是经过净化的空气。科研人员由此受到启发,根据这一原理找到了既能吸附有毒物质又能畅通空气的木炭,并很快设计制造出世界上首批防毒面具。试分析科研人员是运用怎样的思维方式发明防毒面具的?并写出科研人员的设计思路。
答案
参考答案:
科研人员运用了类比推理的思维方式。其思维过程是:土壤有大小不同的疏松的颗粒,能吸附毒气且能畅通空气。木炭同样具有大小不同的疏松的颗粒,因此,木炭也能吸附毒气且能畅通空气。
解析:
【考点】树立科学思维的观念
【分析】运用了类比推理解决实际问题。
【点评】难度适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