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案例分析题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中,曾有过三次……大革命: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221年,它结束了领主封建制,创立了实行中央集权制的帝国;第二次发生于1911年,它结束了帝国,建立了民国;第三次发生于1949年,它创建了 * * 党领导的 *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秦之所灭者六国耳,非尽灭三代之所封也。则分之为郡,分之为县,俾才可以长民者皆居民上……为天下计,则(郡县制)害不如封建制滋也多矣。

——王夫之《读通鉴论·秦史》

材料二

郡县之失,其专在上……今之君人者,尽四海之内为我郡县犹不足也,人人而疑之,事事而制之。

——顾炎武《郡县论》

材料三

图1、2、3分别在1858年4月、1860年12月、1900年7月登载于应该著名漫画杂志Punch。

材料四

(一)凡革命以前所有满清政府与各国缔结之条约,民国均认为有效,至于条约期满而止……(二)革命以前,满清政府所借之外债及所承认之赔款,民国亦承认偿还之则,不变更其条件……(三)凡革命以前满清政府所让各国国家或各国个人种种之权利,民国政府亦照旧尊重之……

——孙中山《对外宣言书》

材料五1949年上半年,毛 * * 先后提出了“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一边倒”三条方针。这是根据中国的历史和现实以及当时的国际环境作出的重大决策。

——中 * * 党史研究室《中 * * 党历史》

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概括王夫之、顾炎武对郡县制的看法。结合所学知识,简述郡县制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答案

参考答案:

王夫之:从国家考虑,郡县制不如封建制害处多。

顾炎武:郡县制缺陷在于实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积极作用:郡县制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有利于国家统一及稳定,其制为历朝所沿用。

解析:据材料一“则(郡县制)害不如封建制滋也多矣。”材料二“郡县之失,其专在上”可知,王夫之认为封建制害处多余郡县制。顾炎武认为郡县制弊端在专制制度。结合所学知识郡县制的特点和作用可知积极作用

多项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