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案例分析题

工商业的发展与政治有着密切的关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今夫通都(指四通八达的都市)之市肆,十室而九,有为佛而货者,有为巫而货者,有为优倡而货者,有为奇技淫巧而货者,皆不切于民用,一概痛绝之,亦庶几乎救弊之一端也。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者(想要的),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指流通),盖皆本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财计三》

材料二

往者,忧世之士亦尝鼓吹工业主义,以挽救时艰,而无效也。则以专制之政毒未除,障碍我工业发展为绝对的关系,明知者当自为之。今兹共和政体成立,喁喁望治之民,可共此运会,建设我新社会,以竞胜争存。而所谓产业革命,今也其时矣。

——《工业建设会发起趣旨》,《南京临时政府公报》,第12号,1912年2月10日

材料三

“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是:(1)集中力量进行苏联帮助设计的以156个建设项目为中心的、由694个大中型建设项目组成的工业建设,从而建立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2)发展集体所有制的农业生产合作社,以建立对农业和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初步基础;(3)基本上把资本主义工商业分别纳入各种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轨道,以建立对私营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础。

——高德步王珏《世界经济史》

据材料三概括我国“一五”计划的主要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如何评价“一五”计划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

答案

参考答案:

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并举;在苏联的帮助下开展建设;政府领导经济建设;集中力量进行工业化建设。

在较短的时间内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并使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建立起来;由于要求过急、改变过快,形式过于单一等缺点,也给社会经济发展遗留下许多问题。

解析:

第一小问,据材料逐句概括,第一条反映出在苏联援助下集中力量建设核心项目,第二、三条体现出工业化与三大改造相结合的特点。一五计划一方面使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建立,另一方面工业化建设改变了中国工业落后的面貌,奠定了工业化的初步基础,同时也为以后的建设提供了经验教训。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明清批判思潮;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短暂春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一五计划

单项选择题
判断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