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案例分析题
时代意见并非是全不合真理,但我们不该单凭时代意见来抹杀已往的历史意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黄氏(黄宗羲)之说,根本上不脱儒家思想理路,却将儒家政治、社会观推演为一更具民本精神之制度化蓝图……若以为其所论仍与“现代”不侔(móu,相当)而定其为无新见,则失于以“现代”事物为绝对尺度。
——赵轶峰《十七世纪中国政治、社会思想诉求的维度》
材料二:社会历史进化是沿着据乱世──升平世──太平世的轨道,由君主专制到君主立宪,再到民主共和,一世比一世文明进步,进而达到“太平大同”这一人类最美满极乐的世界……
——康有为(19世纪末)
不可谓中国不能共和,如谓不能,是反夫进化之公理也,是不知文明之真价也。
——孙中山(1905年)
结合所学指出康有为、孙中山的观点在理论依据、救国方式上有何不同。并概括近代以来中国人探索救国道路的历程。
答案
参考答案:
不同:康有为:中国传统文化(传统三世说)、渐进(改良、立宪)救国;
孙中山:社会进化论(社会达尔文主义)、革命(推翻满清政府、共和)救国。
历程:器物-制度-文化;(3分)以欧美为师-以俄(苏)为师-走自己的道路。
解析:
两人的不同之处,结合材料,联系所学知识回答,注意比较的角度。理论依据上,康有为是传统的三世说,孙中山是受进化论的影响;救国方式,即实现的途径,康有为主张改良,孙中山坚持革命。中国人探索救国道路的历程,注意高度概括,不要罗列史实。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黄宗羲;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辛亥革命·背景;思想解放的潮流·维新思想·康有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