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案例分析题

时代意见并非是全不合真理,但我们不该单凭时代意见来抹杀已往的历史意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黄氏(黄宗羲)之说,根本上不脱儒家思想理路,却将儒家政治、社会观推演为一更具民本精神之制度化蓝图……若以为其所论仍与“现代”不侔(móu,相当)而定其为无新见,则失于以“现代”事物为绝对尺度。

——赵轶峰《十七世纪中国政治、社会思想诉求的维度》

材料二:社会历史进化是沿着据乱世──升平世──太平世的轨道,由君主专制到君主立宪,再到民主共和,一世比一世文明进步,进而达到“太平大同”这一人类最美满极乐的世界……

——康有为(19世纪末)

不可谓中国不能共和,如谓不能,是反夫进化之公理也,是不知文明之真价也。

——孙中山(1905年)

概括材料二中康有为和孙中山关于近代以来人类政治文明的演进历程观点的相同之处。你是否同意该观点,请结合中外政治文明的史实加以论证。

答案

参考答案:

相同:君主专制-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

选择观点并阐述理由

第一种:同意。

理由:①袁世凯复辟帝制失败,共和国体制继续维持;

②法国经历了君主专制、君主立宪制,最终确立了民主共和制。

第二种:不同意。

理由:①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曾出现过共和制,但最终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②20世纪初共和制的中国政治文明的程度远低于同时期君主立宪制的日本。

解析:

对比材料,两人的共同之处在于都认为民主共和是历史的必然。对于这一观点,赞成与反对均可,关键是阐明理由,结合相关史实。“同意”的理由可以举中国、法国共和制最终确立的史实;“不同意”的理由,可选择英国、德国、日本等君主立宪制确立的史实。

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 A1/A2型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