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图表
注: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国际上反映居民家庭所购买的消费商品和服务价格水平变动情况的指标,并用它来反映通货膨胀程度。
(1)物价上涨受到工资上涨、货币供应量增加、输入型成本推动、需求拉动和成本推动等诸多因素影响,请联系我国社会经济实际,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从中选择三个因素说明其对物价上涨的影响。(12分)
材料二: 2011年7月下旬,国务院要求各地区各有关部门按照保持政策措施连续性、稳定性,增强市场调控前瞻性、准确性、有效性的总体要求,抓好落实工作,着力构建防止价格大起大落、生产大上大下的长效机制,促进经济社会的平稳健康持续的发展。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国务院要求采取措施防止价格大幅波动的原因。(6分)
(1)工资上涨因素: 近年来各地政府多次提高最低工资标准, 城镇职工工资上涨,农村务工成本也有所提高, 从而抬高了产品的成本价,促使物价上涨。(4分)
货币供应量增加因素: 近年来国家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货币供给量增加较大,社会货币流动量增加,也对物价上涨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4分)
输入型成本推动因素: 近年来人民币对美元等主要外汇汇率呈现上升趋势,以及大量国际金融资本流入国内,加剧了社会货币流动量增加,也对物价上涨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4分)
需求拉动因素: 近年来国内基础建设规模较大,对原材料、燃料、钢铁、水泥等需求量猛增,市场上供不应求,导致物价上涨。(4分)
成本推动因素:生产及服务性企业因工资、水电、房租、原材料价格普遍上场,企业生产和经营成本上升,只能通过商品或服务涨价来消化。(4分)
答出任何三点均为12分。
(2)①物价变动会影响人们的购买能力,影响人们的消费水平。防止价格大幅波动有利于保障人们的生活水平。(2分)
②价格变动会影响生产经营活动,有利于促进生产平稳持续发展。(2分)
③我国政府采取措施维护物价稳定,有利于推动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践行科学发展观。(2分)
(1)本题注意审题关键是小注的理解与分析。从三个因素分析其对物价上涨的影响。工资上涨因素可从生产成本增加;输入型成本推动因素推动社会货币流动量增加;需求拉动因素国内基础建设规模较大拉动物价上涨这几个角度分析组织答案。注意课本知识与课外知识的结合。
(2)本题注意审题,运用经济生活知识的知识,限定了知识范围。本题实质考查物价变动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再从整个国家经济的发展等角度组织答案即可。物价变动会影响人们的消费水平;价格变动会影响生产经营活动;维护物价稳定,有利于推动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等角度组织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