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单项选择题

债权让与在让与人与受让人间须满足何种要件方可发生效力?()

A.双方达成让与合意

B.将双方的让与合意通知债务人

C.双方达成合意,并经债务人同意

D.双方达成合意,经债务人同意且不得牟利

答案

参考答案:A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长孙无忌,字辅机,河南洛阳人。无忌贵戚好学,该博文史,性通悟,有筹略。文德皇

后即其妹也。

武德九年,隐太子建成、齐王元吉谋,将害太宗,无忌请太宗先发诛之。于是奉旨密召房玄龄、杜如晦等共为筹略。六月四日,无忌与尉迟敬德、侯君集等九人,入玄武门讨建成、元吉,平之。

贞观元年,进封国公。太宗以无忌佐命元勋,地兼外戚,礼遇尤重,常令出入卧内。其年,拜尚书右仆射。时突厥颉利可汗新与中国和盟,政教紊乱,言事者多陈攻取之策。太宗召萧瑀及无忌问曰:“北番君臣昏乱,杀戮无辜。国家不违旧好,便失攻昧之机;今欲取乱侮亡,复爽同盟之义。二途不决,孰为胜耶?”萧瑀曰:“兼弱攻昧,击之为善。”无忌曰:“今国家务在兵,待其寇边,方可讨击。彼既已弱,必不能来。若深入虏庭,臣未见其可。且按甲存信,臣以为宜。”太宗从无忌之议。突厥寻政衰而灭。

十七年,太子承乾得罪,太宗欲立晋王,而限以非次,回惑不决。御两仪殿,群官尽出,独留无忌及司空房玄龄、兵部尚书李绩,谓曰:“我三子一弟,所为如此,我心无谬。”因自投于床,抽佩刀欲自刺。无忌等惊惧,争前扶抱,取佩刀以授晋王,无忌等请太宗所欲,报曰:“我欲立晋王。”无忌曰:“谨奉诏。有异议者,臣请斩之。”太宗谓晋王曰:“汝舅许汝,宜拜谢。”晋王因下拜。太宗谓无忌等曰:“公等既符我意,未知物论如何?”无忌曰:“晋王仁孝,天下属心久矣。伏乞召问百僚,必无异辞。若不蹈舞同音,臣负陛下万死。”于是建立遂定。寻而太宗又欲立吴王恪,无忌密争之,其事遂辍。

高宗即位,进拜太尉。

(节选自《旧唐书》卷六十五)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言事者多陈攻取之策         陈:陈述。

B.因自投于床,抽佩刀欲自刺。 投:扑向。

C.天下属心久矣。             属:隶属。

D.无忌密争之,其事遂辍。     辍:停止。

9.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长孙无忌“有筹略:的一组是

①无忌贵戚好学         ②无忌请太宗先发诛之

③彼既已弱,必不能来   ④若深入虏庭,臣未见其可

⑤所为如此,我心无谬   ⑥无忌密争之

A.①②⑥         B.②③④       C.①④⑤          D.③⑤⑥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武德九年,长孙无忌奉旨秘密召集房玄龄等人共同谋划,与尉迟敬德等九人在玄武门平定了李建成和立李元吉的叛乱。

B.长孙无忌深受太宗的尊重与信任,时常被允许出入太宗的寝室。太宗有不少大事都得到了

长孙无忌的帮助和支持。

C.是否对突厥作战,长孙无忌认为国家目前应该暂且按兵不动遵守信义,这样突厥很快就会因为政治衰败而灭亡。

D.长孙无忌在立谁为太子的问题上,支持太宗立晋王的想法,并进一步指出晋王仁孝,百官也一定没有什么异议。

11.把第三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国家不违旧好,便失攻昧之机;今欲取乱侮亡,复爽同盟之义。

译文:                                                    

(2)太宗欲立晋王,而限以非次,回惑不决。

译文:                                                           

填空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