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案例分析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虽孔夫子亦庸众人类也”;“耕稼陶渔之人即无不可取,则千圣万贤之善,独不可取乎?又何必专门学孔予而后为正脉也"。

——李贽《焚书》

材料二

“我全神贯注地读孔子的这些著作,我从中吸取了精华,除了最纯洁的道德之外我从未在其中发现任何东西,并且没有些许的假充内行式的蒙骗的味道。"。“在这个地球上曾有过的最幸福的并且人们最值得尊敬的时代,那就是人们尊从孔子法规的时代。”

——【法】伏尔泰《哲学辞典》(1764年)

材料三

孔子……为大地教主。生于乱世,……改除乱世勇乱争战角力之法,而立《春秋》新王行仁之制。……此制乎,不过其夏葛冬裘,随时救民之言而已。

——康有为《孔子改制考·叙》(1892年)

材料四

总而言之,孔夫子之在中国,是权势者们捧起来的,是那些权势者或想做权势者们的圣人,和一般的民众并无什么关系。……孔子这人,其实是自从死了以后,也总是当着“敲门砖"的差使的。

——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1935年)

据材料三,结合所学分析康有为维新思想的特点及形成这一特点的主观因素。

答案

参考答案:

特点:托古改制(打着孔子的旗号宣传维新变法理论)。

因素:利用孔子权威减少变法阻力;变法维新面临形势严峻,想依托孔子“避祸”;自幼受儒家文化教育,信奉孔子的学说。

解析:康有为维新思想的特点是指康有为为首的维新派托古改制,打着孔子的旗号宣传维新变法理论,跪着造反。形成这一特点的主观因素,仅仅是要回答主观因素,主观因素一定要从康有为为首的维新派利用孔子权威减少变法阻力,变法维新面临形势严峻,想依托孔子“避祸”,自幼受儒家文化教育,信奉孔子的学说,特别要从资产阶级力量的弱小的角度来进行解答。

单项选择题
判断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