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案例分析题

材料一2013年12月4日,中国珠算项目正式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但早在2001年,珠算就被教育部清出小学教材,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珠算几乎进入到了“没人用,没人会用"的尴尬境地。申遗成功,说明了世界对中国珠算的认可,我们不应该妄自菲薄或者以其使用价值如何来决定其命运,而是应该以传承甚至拯救的理念来善待珠算,这也是对历史和世界负责。山西为珠算的继承和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明代山西学者王文素以《算学宝鉴》被尊为珠算理论的一代宗师,改革开放之后,山西省珠算协会先后创办了《中华珠算》、《珠算报》等报刊,拍摄了《珠算的故乡》、《千年珠声奏新篇》和《晋商算学大师王文素》等电视专题片。山西省珠算工作者撰写了《农村实用珠算》和《珠脑结合速算与智力开发》等大量专著与论文。珠心算是现代珠算文化的重大创新发展。2011年lo月,上海珠算心算协会提出珠算心算与终身学习的主旨,把珠算心算推向了终身学习的高度。2013年在中国华文教育基金会举办的首个海外华文教师珠心算培训班上,来自意大利、葡萄牙、西班牙等8个国家的教师到中国学习了珠心算。材料二为更好地传承这一文化遗产,有专家提出珠算应重新进入课堂,而且认为这有助于开发大脑、提高学生的思维。这一提议引起了广泛的争论,反对者认为:传承珠算文化可以通过民间各种形式,珠算的计算功能已过时,珠算进课堂会加重学生负担。

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如何摆脱窘境、传承发展珠算这一文化遗产?

答案

参考答案:

①树立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肯定珠算文化的价值,对传承发展珠算文化要有历史责任的主动担当。

②立足实践,珠算文化成果要服务于实践,山西省珠算工作者研究农村实用珠算与智力开发,有利于文化遗产的继承。

③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注重挖掘珠算文化传统内涵,上海珠算协会创新推出珠心算,将其推向终身学习的高度,有利于珠算文化的普及与发展。

④大众传媒能够最大限度超越时空局限、汇集各地信息、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传承珠算文化,要利用大众传媒,山西珠协通过报刊、电视提高了人们对珠算的关注与认识。

⑤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开设珠心算培训班,有利于保护文化遗产、培养专业人才,也能推动珠算文化走向世界。

解析:

本题以中国珠算项目正式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为背景,考查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作答时注意答题范围为文化生活相关知识,范围较广,需认真研读材料,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结合材料,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组织答案,立足实践,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大众传媒的优点,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以及我们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 A1型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