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14年4月25日,人民日报发表题为《“零翻译”何以大行其道》的文章,就外来语的使用发表评论,“保持汉语的纯洁性”再度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对此,有人赞成,有人反对。赞成保持汉语纯洁性的人认为:如今类似于Wi-Fi、CEO、MBA、PM2.5、HTML、CBD这样的“零翻译”外来语在报刊等出版物中屡见不鲜,甚至还出现在某些严肃的学术期刊里,给相当部分的读者造成了比较大的理解障碍。外来语的过度使用既破坏了汉语言文字的严整和和谐,影响了汉语表意功能的发挥,也消解了中国文化精深而丰富的内涵。因此,应该努力保持汉语的纯洁性,以利于传统文化的延续,维护中华文化的独立和尊严。反对保持汉语纯洁性的人认为:现代社会日新月异,新事物层出不穷,汉语也需要扩充,其中也包括学习吸收外国的新鲜语句。如“激光”“坦克”等外来语,汉化后通俗易懂;如“X光”“B超”等一些字母词因简洁明了而被广泛使用;如“电脑”“鼠标”等一些符合汉语构词规律的意译词,已成为汉语基本词汇的组成部分。语言不仅仅是一种记录工具,更是一种交流工具,因此它应该与时俱进,“纯洁”的语言只能让我们看懂“古文”,但“不纯洁”的语言才能让我们融入世界,活在现在。你是赞成还是反对保持汉语的纯洁性?请运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阐明理由。赞同。
参考答案:
理由:
①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历史继承性。保持汉语言的纯洁性有利于延续中华传统文化,树立文化自觉与自信,增强中华文化的认同感。
②文化继承是文化发展的必要前提,汉语言的发展必须植根于传统文化。
③语言是文化传播的媒介。外来语的过度使用会破坏了汉语言文字的严整和和谐,影响了汉语表意功能的发挥,不利于中华文化的传播。
反对。
理由:
①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动力,文化需要交流。
②文化创新需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积极吸收借鉴其他民族语言的合理成分,有利于汉语言的丰富和发展,更好地融入世界。
③文化发展的实质是文化创新,文化创新需要立足社会实践,与时俱进。语言也要顺应时代变化,坚持与时俱进,吸收外来语言,是具有高度文化自信的体现,不会损害中华文化的独立和尊严,还会促进中华文化的传播。
解析:
本题知识限定不明确,题目类型原因类。题中此类观点,没有对错之分,无论哪一种观点,只要合理运用所学知识,组织充分的理由即可。关于赞同题中观点的理由,可以从传统文化的特点、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文化传播进行知识切入;关于反对题中观点的理由,可以从文化交流、文化创新进行知识切入,同时文化创新的举措要对应材料,具体可以从面向世界、博采众长、立足社会实践、与时俱进等角度进行知识分析。
考点:本题考查传统文化的特点、文化继承与发展、文化传播、文化交流、文化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