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单项选择题

2015年感动中国人物徐立平,入厂28年来,一直为导弹固体燃料发动机的火药进行微整形。他忍受病痛的折磨,刻苦攻关,设计发明了20多种药面整形刀具,有两种获得国家专利,被人们誉为“大国工匠”。他的行为表明,个人对社会的贡献()

①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②是社会对自己价值承认的前提

③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④取决于社会所提供的客观条件

A、①②

B、①

C、③④

D、②③

答案

参考答案:D

解析:

【考点】价值的实现方式

【分析】①表述错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②符合题意,徐立平设计发明了20多种药面整形刀具,有两种获得国家专利,被人们誉为“大国工匠”,表明个人对社会的贡献是社会对自己价值承认的前提;③符合题意,“他忍受病痛的折磨,刻苦攻关”,表明个人对社会的贡献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④表述错误,社会所提供的客观条件只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外部条件,不是决定性因素。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才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途径。故本题选D

【点评】本题考查:实现人生价值。①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根本途径)②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集体和他人的关系,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③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有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要全面提高个人素质;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正确价值观的指引;④要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站在广大人民的立场上。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一方面要把握材料要阐明的主旨、关键词句,并和所学哲理知识对应起来,另一方面运用排除法去除错误的选项。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茶与禅

禅宗与茶文化有着极为密切的关联,素有“茶禅一味”的说法,也就是说,禅味与茶味是同一种兴味。苏轼有茶联:“茶笋尽禅味,松杉真法音”。明代陆容有诗:“江南风致说僧家,石上清泉竹里荼。法藏名僧知更好,香烟茶韵满袈裟。”可见禅与茶文化的影响。

茶禅文化兴起于唐代。饮茶之风的盛行同禅宗的广泛传播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寺院生活中,茶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例如,供奉祖师时,有“奠茶”,挂单时有“戒腊茶”,平日有“普茶”。由此可见,茶是寺院仪式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南宗禅有专门的荼的仪式,僧众集合在菩提达摩像前饮茶,15世纪便发展为日本的茶道。

茶文化在兴起之初便与禅文化紧密结合,原因大致有两个。第一是茶的提神、益思的功用,也就是封演书中所说的“学禅务不寐,又不餐食,皆许其饮茶”。陆羽在《茶经》中也提到:“荡昏寐,饮之以茶。”传说达摩少林面壁,揭眼皮堕地而成茶树,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了茶与禅的联系。茶对于“坐禅五调”(调食、调睡眠、调身、调心、调息)都有一定的帮助。而茶与禅在特性上的相通之处,则是茶禅文化长期融和发展的重要原因。

“苦”是佛教四谛之一,而茶味苦,这是茶与禅相当表面的关联。唐代之前,寺院煎茶时,多配以果料、香料等混合制作成“茶苏”饮用,而唐代禅宗大兴之后,就不再配以佐料,意在品味茶独特的味。

禅宗强调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南宗禅更是强调顿悟。正是出于对本性直接交流的强调,禅宗中出现了“圆相”等比文字更为直接的方法。因为如此,禅宗偏向于写意简约的水墨画,而不是写实繁琐的工笔画。而禅与茶的交融,也是由于同样的原因。品茶时,并没有多余的语言,人们只是专注于体会茶的味外之味,这与禅的精神是相一致的。饮茶时的感官体味,既与人的感觉有着最直接的接触,同时又能引发感觉之外的领悟。诗僧皎然的《饮茶歌诮崔石使君》中有:“三饮便得道,何须苦心破烦恼。”

静默率真是禅的精神之一。而茶不同于酒的浓烈,具有单纯质朴的性质,并可解昏聩。质朴清幽的性质,或许是荼禅融合的最重要因素。日本的茶道大师千利休提倡茶道中“和、敬、清、寂”四则,正同禅的隐逸、无我、静虑等相印。禅宗的自省,也可在品茶的过程中进行。

摒弃了“我执”、“法执”、“空执”的禅者有着安详的心态。茶性清香,饮茶时,茶者能够获得平和的感受。安详静谧的心态有助于参禅和自省。茶室中渗透着禅宗这样的精神。门廊通向茶室的庭院甬道意味着冥想的第一阶段,即通向自我启示的道路,同时也让进入者感受到平和的风致。

茶与禅共有的素朴、见性、安详、修身的气氛,是二者交融发展的源泉。

小题1:文中的哪些内容可以作为禅宗与茶文化有着极为密切的关联的证据?请简要回答。(6分)

小题2:文中多处引用诗文,请举一个例子,并分析其作用。(6分)

小题3:请简要概括茶与禅在特性上的相通之处。(6分)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