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7分)
材料一 : 在中世纪的西方封建国家中,与君权平列的有教权。君权是世俗权力,管辖世俗界,教权是精神权力。……一个封建君主如果侵犯了封臣的权利,封臣就可以不对封主尽义务。……西方封建时代并无近代意义的立法概念,法律是古老的习惯法。所谓习惯法,就理论上讲,就是法律来自社会,而非出自君权。
——吴于廑《中西启萦运动的比较》
材料二: 孙中山是中国近代政治文明——共和制的重要催生人。他的学说是“内审中国之情势,外察世界之潮流,兼收众长,益以创新”。
——《中华文明史》第4卷
材料三 : 雅典公民大会的设置主要经历了梭伦、克里斯提尼和伯利克里的改革。公民大会是全体公民参与城邦事务的政治机构,是雅典唯一的立法机构,以各种方式完全控制着雅典的行政和司法,一切重大问题都只能在公民大会上进行最终决议。在形式上,它是唯一囊括了所有雅典公民的政治机构。在实践上,它给予雅典公民最好的民主政治训练。
——《雅典公民大会初探》
材料四 : 第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国家。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15世纪左右中国和西方政治状况的区别。(6分)
(2)根据材料二,结合史实说明孙中山如何在政治制度建设上“兼收众长,益以创新”。(4分)
(3)结合所学依据材料三和材料四,从民主的形式、范围、性质三个方面比较我国人民代表大会与雅典公民大会所体现的两种民主的主要不同之处。(6分)
(1)西方有与君权平列的教权;中国是君神合一。西方君主对封臣没有绝对的权力;中国君主具有一切权力。西方法律来自社会;中国法律出于君权。
(2)说明:他学习美国,确立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为维护民主、防止专制,又实行责任内阁制。
(3)人民代表大会是代议制民主,公民大会是直接民主;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大多数人的利益,具有广泛性,公民大会只是少数成年男性公民的民主;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民主专政,公民大会是奴隶主阶级的民主专政。
题目分析:
(1)根据材料信息“在中世纪的西方封建国家中,与君权平列的有教权”得出西方有与君权平列的教权;“一个封建君主如果侵犯了封臣的权利,封臣就可以不对封主尽义务”得出西方君主对封臣没有绝对的权力;“所谓习惯法,就理论上讲,就是法律来自社会,而非出自君权” 得出西方法律来自社会; 再结合所学知识,从反面回答中国政治的不同之处。
(2)结合所学知识,“兼收众长”可联系孙中山向西方学习尤其学习美国的民主共和制度,如《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确立共和制、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益以创新” 可联系辛亥革命期间孙中山根据当时的形势,为维护民主、防止袁世凯专制,《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
(3)从民主的形式上看人民代表大会是代议制民主,公民大会是直接民主;从范围上看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大多数人的利益,具有广泛性,公民大会只是少数成年男性公民的民主;从性质上看人民代表大会是无产阶级的人民民主专政,公民大会是奴隶主阶级的民主专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