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案例分析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人之是非,初无定质;人之是非人也,亦无定论。……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若失却童心,便失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不可止以妇人之见为见短也。故谓人有男女则可,谓见有男女岂可乎?谓见有长短则可,谓男子之见尽长,女子之见尽短,又岂可乎?

——摘编自李贽《藏书》、《焚书》

材料二

著名史学家钱乘旦对欧洲近代某一思想解放运动有过这样的评价:“它促成了西方现代文明的兴起和西方支配世界现代化进程的格局的形成。几个世纪以来,它被誉为西方文化的世俗化决定性阶段和世界现代文明各种特征的发展的起点。”

材料二评价的“近代欧洲思想解放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与李贽思想主张产生的相同时代背景。

答案

参考答案:

指导思想:人文主义。

相同的时代背景: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商品经济活跃);市民阶层队伍壮大。

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欧洲近代有三次思想解放的潮流: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文艺复兴是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起点。该运动反对教会神学的禁欲主义,提倡人性,因此“近代欧洲思想解放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人文主义。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这一时期政治经济发展的客观反映,因此要从他们生活的政治经济环境来分析:明末清初思想活跃局面和文艺复兴都是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产生了资本主义的因素,推动了社会政治阶层的变化,市民阶层队伍壮大。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李贽反正统思想;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神权下的自我·文艺复兴和人文主义

选择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6题。

跨越

  “从航天技术来说,从神五到神六是一个巨大的跨越--神舟五号是杨利伟单人在空中飞行21小时,没有离开返回舱,也没有真正在失重状态下活动;而这一次的神舟六号,是两人、多天飞行,而且打开舱门进入轨道舱活动,进行了很多失重状态下的人的生理实验,第一次获得了真正的数据。”一直在关注神六每一步进展的中国第一代航天专家梁思礼兴奋地评价。 

  10月13日,在完成穿舱实验后,费俊龙轻松地在返回舱的两个舷窗间较快地飘来飘去,拿着照相机以不同角度拍摄地球,“他的这个动作在神五时是绝对禁止的”,一位航天专家透露。梁思礼说,杨利伟进入太空后,当时航天专家们建议,“有些动作尝试一下也未尝不可”,但“成功”是两年前杨利伟执行“神五”任务时的第一要义,为了绝对确保这一要义,杨利伟的每一个动作都严格按照事先设定好的程序,所以“只有规定动作,没有自选动作”。 

  在神六此次飞行中,按照预定计划,在顺利升空的24小时后,两位航天员开始有意识加大动作幅度,以试验人的扰动对飞船姿态的影响。其实费俊龙看似随意的举动,严格意义上讲,也在事先布置的“规定动作”范围之内。 

  10月12日17时29分,费俊龙打开神舟六号返回舱与轨道舱之间的舱门,进入轨道舱开展空间科学实验。在距地面343公里的太空中的这个小小动作,标志着中国载人航天飞行由神舟五号的验证性飞行试验完全过渡到真正意义上有人参与的空间飞行试验。 

  “这一次对航天员的挑战也更大了。”梁思礼说。1971年6月30日,苏联“联盟”11号飞船在完成预定任务返回地球时,因为舱门出现问题,飞船座舱的压力平衡阀在168公里的高度上提前打开,造成密封舱内的空气在短时间内全部漏光,没有穿宇航服的3名航天员因缺氧和体液沸腾而死亡。此次两名宇航员要从返回舱进入轨道舱工作,舱门设计及宇航员的操作显得极为关键。结果证明,他们都毫无意外地完成了使命。 

  从神五到神六的改进也是全方位的。一位航天专家说,杨利伟回来后,反映升空时座椅震动太厉害,使人体产生不适,技术人员针对这一点作了调整,这个改进被形容为“从坐拖拉机到坐轿车”;神五并没有解决宇航员排泄问题的设施,杨利伟是戴着尿不湿完成21小时的太空旅行的,而这一次,专门为解决这个基本问题的“太空厕所”,连同洗漱、食品上的改进一道,成了许多媒体津津乐道的一个传播热点。  

  “从神五到神六,是我们航天技术的一个极大的跨越,我们现在的技术,相当于已经进入空间站,以后进行交换对接是更高级的一步。”航天专家梁思礼介绍说。中国宇航员科研训练中心主任陈善广说,中国女航天员培养已纳入计划,经过五年培养周期的女航天员可能搭载“神九”升入太空。可以肯定的是,未来的太空,将因为有中国的参与而更加精彩。(节选自李菁《进入太空的“费聂组合”》三联生活周刊2005年10月20日)  

1.从原文中选出一句能概括全文内容并解释标题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神五”与“神六”的实验有哪些区别?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本文,我们可以推知在未来的五年内我国还将要发射几只太空飞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写从“神五”到“神六”的技术改进给航天员带来的舒适感觉时曾用了一个形象的比喻,请把它们找出来,并说说它的表达效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达效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有多处细节描写,请找出一处来,并说说它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就文章最后一句话的内容,抒发几句“精彩”的感言。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