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案例分析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5年10月19日,中国国家 * * 习 * * 抵达英国首都伦敦,开始对英国进行国事访问。在习 * * * * 的倡导下,双方凝聚起众多共识:中英要做平等互信的好伙伴;中英要做互惠发展的好伙伴,双方同意提升两国贸易水平,力争早日实现双边贸易额1000亿美元的目标,据中国外交部介绍,此次中英双方签署的商业协议多达28项,总价值接近400亿英镑,作为合作的重头戏,中英法将合作建设欣克利角C核电站,这是中国首次与发达国家在重大战略行业开展合作;中英要做共促安全的好伙伴,中方愿继续与英方就国际和地区问题加强沟通协调,共同促进世界和平与稳定;中英要做包容互鉴的好伙伴,今年是中英历史上首个文化交流年。2015年10月21日,必将在中英关系历史上留下一个重要的定格。这一天,习 * * * * 与卡梅伦首相决定构建中英面向21世纪全球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正因为这次影响全球的里程碑式的访问,习 * * 的到访被媒体称为“超级国事访问”。

材料二: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要求,坚持创新发展,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自2013年以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推动自主创新、创业的政策,全民参与创新、创业的意愿空前高涨。有专家认为,“十三五”期间,以互联网+、通信、高铁、航天等为代表的高端制造业和高科技产业将会蓬勃发展,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将步入从量变到质变、从产业规划到发挥市场力量推动的崭新阶段。

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学知识分析“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的意义,并请从劳动者的角度就如何参与创新、创业提出合理建议。

答案

参考答案:

本题由两小问组成,第一问指向“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的意义,回答一般用“有利于”“促进”“增强”“巩固”的句型表达。解答时需要学生具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和很强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吃透教材的基本观点和具有调动和运用知识以及分析和阐述观点的能力。审题关键是抓住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和设问要求,调动运用生产力和综合国力、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良好市场环境、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等有关知识分析。第二问指向从劳动者的角度就如何参与创新、创业提出合理建议,属于措施类试题,主要从提高自身素质、利用国家政策、增强法制和权利意识等角度分析。

解析:

【点评】解答评析类主观题的基本步骤包括以下几点:第一步,判断表态是什么:对题目中说的事或观点作出是对还是错的评价,找到其中的合理性和片面性。第二步,阐述道理为什么:说明做这件事或持这种观点的理论依据、必要性、重要意义以及不做这件事、不持这种观点的危害性。第三步,阐明正确观点或明确正确做法怎么办:针对题目的观点,阐明我们应该具有怎样的正确观点,或应该采取哪些具体措施来解决问题。

【考点】时代的主题;文化与综合国力

多项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