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论述题

2014年10月16日,北京朝阳区团结湖街道智慧型社会治理获得全国创新社会治理优秀案例奖。团结湖街道办事处根据辖区地域面积小、人口密度大、老龄程度高等实际情况,运用多种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创造性地设计、构建了“智慧社区”社会服务与管理平台。街道利用平台及早了解、发现百姓需要和所遇难题,积极主动为民解忧,让广大居民切实享受了“均等、高效、便捷”的政务服务和社会服务。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阐释智慧型社会治理为什么能带来令人满意的效果。

答案

参考答案:

智慧型社会治理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抓住了辖区矛盾的特殊性,找到了符合辖区客观实际的社会治理方法;正确分析和把握影响辖区治理的各种条件,将现代信息技术与社会治理联系起来,提高了政府的服务和管理水平;坚持辩证否定观,创新社会治理方式,主动为居民办实事解难题,促进了辖区的和谐发展。

解析:【分析】该题回答的原理范围大致固定,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唯物辩证法原理的内容有哪些,学生需要全面、熟练的掌握和理解。本题设问是阐释智慧型社会治理为什么能带来令人满意的效果,属于“为什么”类题型,答题需注意“必要性+重要性”,同时要结合材料,从联系、发展、矛盾和辩证否定的角度展开分析,在回答时,遵循原理、方法论、联系材料的步骤组织答案。注意语言的规范性。

单项选择题 A1/A2型题
问答题

案例五

[背景材料]

某建设单位经相关主管部门批准,组织某建设项目全过程总承包(即EPC模式)的公开招标工作。根据实际情况和建设单位要求,该工程工期定为两年,考虑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决定该工程在基本方案确定后即开始招标,确定的招标程序如下:

(1)成立该工程招标领导机构;

(2)委托招标代理机构代理招标;

(3)发出投标邀请书;

(4)对报名参加投标者进行资格预审,并将结果通知合格的申请投标人;

(5)向所有获得投称资格的投标人发售招标文件;

(6)召开投标预备会;

(7)招标文件的澄清与修改;

(8)建立评标组织,制定标底和评标、定标办法;

(9)召开开标会议,审查投标书;

(10)组织评标;

(11)对合格的投标者进行质疑澄清;

(12)决定中标单位;

(13)发出中标通知书;

(14)建设单位与中标单位签订承发包合同。

[问题]

该工程共有7家投标人投标,在开标过程中,出现如下情况:

(1)其中1家投标人的投标书没有按照招标文件的要求进行密封和加盖企业法人印章,经招标监督机构认定,该投标作无效投标处理。

(2)其中1家投标人提供的企业法定代表人委托书是复印件,经招标监督机构认定,该投标作无效投标处理。

(3)开标人发现剩余的5家投标人中,有1家的投标报价与标底价格相差较大,经现场商议,也作为无效投标处理。

指明以上处理是否正确,并说明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