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单项选择题

五四运动中出现的“誓死力争,还我青岛”的口号,其针对的列强是()

A.日本

B.俄国

C.德国

D.英国

答案

参考答案:A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问题。

家家有明月清风

林清玄

  到台北近郊登山,在陡峭的石阶中途,看见一个不锈钢桶放在石头上,外面用红漆写了两字“奉水”,桶耳上挂了两个塑胶茶杯,一红一绿。在炎热的天气里喝了清凉的水,让人在清凉时感觉到人的温情,这桶水是由某一个居住在这城市里陌生的人所提供的,他是每天清晨太阳升起时就抬这么重的一桶水来,那细致的用心是颇能体会到的。

  尘世,人人把时间看得非常重要,因为时间就是金钱,几乎到了没有人愿意为别人牺牲一点点时间的地步,即使是要好的朋友,如果没有重要的事情,也很难约集。但是当我在喝“奉水”的时候,想到有人在这上面花了时间与心思,牺牲自己的力气,就觉得在忙碌转动的世界,仍然有从容活着的人。

  这使我想起童年住在乡村,在行人路过的路口,或者偏僻的荒村,都时常看到一只大茶壶,上面写着“奉茶”,有时还特别钉一个木架子把茶壶供奉起来。我每次路过“奉茶”,不管是不是口渴,总会灌一大杯凉茶,再继续前行,到现在我都记得喝茶的竹筒子,里面似乎还有竹林的清香。我想,有时候人活在这个人世,没有留下任何名姓也不是什么要紧的事,只要对生命与土地有过真正的关怀与付出,就算尽了人的责任。

  很久没有看见“奉茶”了,因此在台北郊区看到“奉水”时竞低徊良久,到底,不管是茶是水,在乡在城,其中都有人情的温热。山道边一杯微不足道的凉水,使我在爬山的道途中有了很好的心情,并且感觉到不是那么寂寞了。

  到了山顶,没想到平台上也有一桶完全相同的钢桶,这时写的不是“奉水”,而是“奉茶”,两个塑胶杯,一黄一蓝,我倒了一杯来喝,发现茶是滚热的。于是我站在山顶俯视烟尘飞扬的大地,感觉那准备这两桶茶水的人简直是一位禅师了。在完全相同的桶里,一冷一热,一茶一水,连杯子都配合得恰恰刚好,这里面到底是隐藏着怎么样的一颗心呢?

  我一直认为不管时代如何改变,在时代里总会有一些卓然的人,就好像山林无论如何变化,在山林中总会有一些清越的鸟声一样。同样的,人人都会在时间里变化,最常见的变化是从充满诗情画意、逍遥的心灵,变成平凡庸俗而无可奈何,从对人情时序的敏感,成为对一切事物无感。我们在股票号子

里看见许多瞪着看板的眼睛,那曾经是看云、看山、看水的眼睛;我们看签六合彩的双手,那曾经是写过情书与诗歌的手;我们看为钱财烦恼奔波的那双脚,那曾经是在海边与原野散过步的脚。我们的眼耳鼻舌身意看起来仍然是二十年前无异,可是在本质上,有时中夜照镜,已经完全看不出它们的连结,那理想主义的、追求完美的、每一个毛孔都充满了光彩的我,究竟何在呢?

  清朝诗人张灿有一首短诗:“书画琴棋诗酒花,当年件件不离他;而今七事都更变,柴米油盐酱醋茶。”很能表达一般人在时空中流转的变化,从“书画琴棋诗酒花”到“柴米油盐酱醋茶”,人的心灵必然是经过了一番极大的动荡与革命,只是凡人常不自觉自省,任庸俗转动罢了。

  有人问我,这个社会最缺的是什么东西?我认为最缺的是两种,一是“从容”,一是“有情”。这两种品质是大国民的品质,但是由于我们缺少“从容”,因此很难见到步履雍容、识见高远的人;因为缺少“有情”,则很难看见乾坤朗朗、情趣盎然的人。

  社会学家把社会分为青年社会、中年社会、老年社会,青年社会有的是“热情”,老年社会有的是“从容”。我们正好是中年社会,有的是“务实”,务实不是不好,但若没有从容的生活态度与有情的怀抱,务实到最后正好是柴米油盐酱醋茶,牺牲了书画琴棋诗酒花。一个彻底务实的人正是死了一半的俗人,一个只知道名利实务的社会,则是僵化的庸俗社会

  人生的幸福在很多时候是得自于看起来无甚意义的事,例如某些对情爱与知友的缅怀,例如有人突然给了我们一杯清茶,例如在小路上突然听见冰果店里传来一段喜欢的乐曲,例如在书上读到了一首动人的诗歌,例如偶然听见桑间濮上的老妇说了一段充满启示的话语,例如偶然看见一朵酢浆花的开放……总的说来,人生的幸福来自于自我心扉的突然洞开,有如在阴云中突然阳光显露、彩虹当空,这些看来平淡无奇的东西,是在一株草中看见了琼楼玉宇,是由于心中有一座有情的宝殿。

  “心扉的突然洞开”,是来自于从容,来自于有情。

  我时常想起童年时代,那时社会普遍贫穷,可是大部分人都有丰富的人情,人与人之间充满了关怀,人情义理也不曾被贫苦生活昧却,乡间小路的“奉茶”正是人情义理最好的象征。记得我的父亲常挂在嘴上的一句话是:“人活着,要像个人。”当时我不懂这句话的含义,现在才算比较了解其中的玄机。人即使生活条件只能像动物那样,人也不应该活得如动物失去人的有情、从容、温柔与尊严,在中国历代的忧患悲苦之中,中国人之所以没有失去本质,实在是来自这个简单的意念:“人活着,要像个人!”

  人的贫穷不是来自生活的困顿,而是来自在贫穷生活中失去人的尊严;人的富有也不是来自财富的累积,而是来自在富裕生活里不失去人的有情。人的富有实则是人心灵中某些高贵物质的展现。

  家家都有明月清风,失去了清风明月才是最可悲的!

  下山的时候,我想,让我恒久保有对人间有情的胸怀,以及一直保持对生活从容的步履;让我永远做一个为众生奉茶供水,在热恼中得到清凉的人。

1.文章开头提到台北近郊“奉水(茶)”一事,在文中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什么说“一个彻底务实的人正是死了一半的俗人,一个只知道名利实务的社会,则是僵化的庸俗社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全文谈谈你对文章标题“家家有明月清风”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倒数第三段说:“人的贫穷不是来自生活的困顿,而是来自在贫穷生活中失去人的尊严;人的富有也不是来自财富的累积,而是来自在富裕生活里不失去人的有情。”请根据文意,结合现实,谈谈这句话对你的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理解与欣赏

享受沉默

       铃声响了,我去七(4)班上美育课,这一节课要讲“亲情之爱”。 

       我介绍了纪伯伦的散文《母亲颂》,又请全班同学一起吟读了泰戈尔的小诗《仿佛》。诗很短,语言也朴素。女孩子声音本来就轻柔,就连那些一刻都不肯安静的小马驹,那些男孩子,也轻轻地、低低地吟读了,教室里开始弥漫着一种温暖的气息——我可以开始了! 

       我问:“爸爸妈妈知道你的生日在哪一天吗?” 

      “知道的!”“知道的!”一片叽叽喳喳就是回答。

      “生日那天,爸爸妈妈向你祝贺吗?”

      “当然祝贺啦!”“祝贺的!”还是一片叽叽喳喳,还有的显出不屑一答的神色。 

      “‘知道的’‘祝贺的’请举手!” 

       他们骄傲地举起了手,神气十足地左顾右盼。 

       这场面多好! “把手举高,老师要点数了!”我提高了声音,“嗬,这么多呵!”

       我的情绪迅速地传染给他们,他们随着我一起点起数来,“15,16,17……”越点越多,越点越兴奋,声音越来越响,前排的孩子都回过头往后看,几个男孩子索性站了起来,我也不阻止他们。几乎所有的孩子都在快乐无比地交谈,谈的内容当然是生日聚会、生日礼物、父母祝福……

      “去年生日,爸妈给我一辆玩具汽车……”大伙儿哄笑起来,发言的男孩急得涨红了脸,“听我说完——一辆很高级的玩具汽车。爸妈说,一个人的童心很可贵,要珍惜。以后再也没人送我玩具汽车做生日礼物了。老师,是吗?”

       我点点头。他胜利了,朝哄笑者作了鬼脸。

       孩子们会感受爱了——无论是温柔细腻的母爱还是粗疏笨拙的父爱——但这还不够。我还想潜到海的深处去,潜到孩子们的心灵的深处,去寻找蕴藏在那儿的、连他们自己都没意识到的极为珍贵的东西。我将小心翼翼地把它们捧出水面,当它们遇到空气和阳光就会在刹那间结晶成珍珠。 

       我接着说,我可以再提一个问题吗?

       孩子还都沉浸在快乐、骄傲之中,他们点头,他们的眼睛在说:“问吧,我们有的是叫您满意的答案!”

      “你们中间有谁知道爸爸妈妈生日的,请举手!” 

       霎时,教室里安静下来。我把问题重复了一遍,教室里依然很安静。过了一会儿,几位女学生沉静地举起了手,在周围许多双略带敬意微有妒意的目光中,她们似乎更加矜持了。

      “向爸爸妈妈祝贺生日的,请举手!”

        教室里寂然无声。

        没有人举手,没有人说话。

        孩子们沉默着,我和孩子们一起沉默着……

        他们感到了我的期待。刚才他们的目光还追逐着我的,此刻全躲开了。他们低着头,他们望着窗外,他们沉默不语。在这一片沉默下面,涌动着什么?萌生着什么?他们又似乎在忍受着什么?不安?歉疚?懊悔?我不知道,我不能说……然而,我意识到,孩子们心底最珍贵的东西,正被慢慢地托出水面,遇见阳光,结成珍珠。

       沉默了足足一分钟,我悄悄地瞥了一下这些可爱的像犯了大错的孩子们——他们的可爱恰恰在那满脸的犯了大错的神色之中,我终于松了口吻,轻轻地问:“怎么才能知道爸爸妈妈的生日呢?”

       像获得赦免一样,那一双双躲闪的目光又从四面八方慢慢地回来了,先是怯怯的一两声,继而就是七嘴八舌了:“问爸爸!”“不,问外婆!”“自己查身份证!”

      (教室里重又热闹起来,但与沉默前的热闹已经不一样。)

       结束这堂课时,我给孩子们提了建议:为了给父母一份特别的惊喜,你最好用一种不为父母察觉的方式了解他们的生日,而祝贺的方式是各种各样的,但记住一点,只要你表达了自己的爱,再稚拙的礼物他们也会觉得珍贵无比的。

       不久,学校开了家长会,那些爸爸们不约而同地说到:“我那小家伙真懂事了呢!”“他祝我生日快乐!”“他送了我礼物!”“他给我写作叫我不要烦恼!”“他会体贴人了!”

       哦,真快活!这一片沉默给了我多大的享受啊!在沉默中,这些小家伙终于懂得要回报父母对自己的爱了——这是他们迈向健康人生的第一步……

1.通读全文后回答:文章题目是“享受沉默”,这“沉默”为什么值得“享受”?(用文中原句回答)

                                                                                                                                                         

2.文章开始说这是一堂“美育课”,内容是“亲情之爱”,你认为这节课是怎样体现其“美”的?

                                                                                                                                                           

3.文中抒情句,如“这场面多好!”“嗬,这么多呵!”“哦,真快活!”,抒发了“我”怎样的心情?

                                                                                                                                                           

4.文中划线句“孩子们沉默着,我和孩子们一起沉默着……”,“孩子们”和“我”因何而沉默?

   (1)孩子们:                                                                                                                           

   (2)我:                                                                                                                               

5.文中括号里的句子“教室里重又热闹起来,但与沉默前的热闹已经不一样。”为什么“不一样”?

                                                                                                                                                             

6.读罢此文,你是否也想在你父母生日送一张贺卡来表达他们的养育之恩呢?请你设计一幅图(如果不会画画,说说你的构思),并写几句祝福或感谢的话。 

     答案: